《许三观卖血记(第3版)》读后感_900字
《许三观卖血记(第3版)》读后感900字
#读书打卡#1️⃣4️⃣
余华的笔下,苦难与重复是孪生的。
《活着》的苦难是以死亡的形式重复出现的,《许三观卖血记》的苦难是以卖血的形式重复出现的。许三观的一生中贯穿着各种苦难,四十年里经历了相同而又不同的一次次卖血,我不敢去细数到底卖了几次血,但这些相同或相似卖血的重复,把许三观的底层生活清晰地镂刻出来,其生命的价值,生存的意义一次又一次地震撼着我。当他靠着卖血渡过人生中一个个关卡,战胜了命运强加给他的惊涛骇浪时,时间却把他远远地甩在了身后,他老了。当他知道自己的血再也没有人要的时候,精神却崩溃了。只能吃着炒猪肝,喝着温热的黄酒,回味人生百态,满满的心疼。
许三观人物的设定没有《活着》里面福贵的一生那么悲惨苍凉,却更有真实感。像他这样的一个俗世中人,纲常伦理应该是他的安身立命之本,可他却偏偏背离了这个常理,所以他不是通常的世人。他可以卖血喂养别人的儿子,甚至为了给一乐治病,一路卖着血去上海,这不是卖血,是卖命。就是那样一点不寻常,使他成为英雄。
许三观,这个人物性格是矛盾的,可正因为矛盾,才显得无比真实。对于妻子没有为他守身如玉,他是耿耿于怀的,小说的前半部分,他对许玉兰做的种种行为真是让人觉得可气又窝囊。但不得不说,他是个好丈夫,那个年代的婚姻简单而又真实,爱憎分明,没有一丝一毫虚伪造作,让人觉得舒服。他也可以为了自己的初恋情人林芬芳卖血,让她吃到肉骨头炖黄豆,他觉得妻子一次不忠,自己用同样的方式就是公平了。这种愚昧自欺欺人的想法让人觉得他可笑又不不乏憨厚。人性的善良,丑恶等等关乎种种生活的苦难,交织在一起,就是许三观的一生,也是那个时代的缩影。
余华的作品很多,这是我看的第二部,感触似乎没有《活着》带来的强烈和深刻,但不得不说这是非常好的一部作品。就像余华所说:“这本书其实是一首很长的民歌,它的节奏是回忆的速度,旋律温和地跳跃着,休止符被韵脚隐藏了起来。”或许再过上五年看这本书,又会和回忆里的感受不同。同时,也期待接下来每一部余华的作品,近期想把《在细雨中呼喊》《兄弟》《第七天》读完,期待不一样的角色不同样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