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全集)》读后感_900字
《明朝那些事儿(全集)》读后感900字
最近读《明朝那些事》读到了郑和七下西洋,读完了之后感受颇深。比如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比如崖山之后无中国,郑和之后无郑和,但我感受最深的是大国风范。
从古到今,世界上从不缺少强国,但并不是每个时代都有大国。有人就疑惑了:每个时代总有一个霸主,难道这个霸主不算大国之邦吗?其实非也非也,大国与霸主是俩个概念。其实这俩个概念很好区别。我们常把秦汉算在一起,其实这俩个朝代是有区别的,毫无疑问,秦朝的武力是强大的,但与汉朝相比,秦朝时的中国只能算是个强国,不算是大国。这是为何呢?因为秦朝对待外夷是靠武力征服的,而汉朝却能不战而屈人之兵。这就是大国与强国的一个显著区别。
为何我对这点感触最深呢?因为我想到了当今的美国所做所为。美国只能算一个霸主,犹如秦之于战国,不像明朝,一个真正的大国,如汉之于世界。首先我们将明朝与美国比一比。这俩个国家在各自的时代都是世界上武力最强大的。甚至明朝有过之而美国却不及。这点可以从郑和下西洋的舰队可以看出来:“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中者,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这是什么概念呢?也就是舰队的主力舰船高达三层楼房那么高,可以说是那时候的航空母舰了。而且明朝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火器和最大的人口基数。如果明朝的朱棣皇帝想要开阔疆土,那么天之极,海之角将都臣服在中国的脚下,而美国显然没有这个能力。但俩个国家依靠自己强大的武力都做了什么呢?我们可以从俩个事件一窥本质。
郑和的舰队路过爪哇国时,这个国家正处于内战之间。而郑和舰队下船的100多名队员被其中的西王的部下误杀了。作为舰队司令的郑和并没有被仇恨蒙蔽了双眼。而是谨记自己下西洋的目的,那就是带来和平而不是带来战争。而在现代,作为世界上的一个超级大国,美国为了石油的利益,绕开了联合国,公然不顾世界舆论,悍然在上个世纪末发动了伊拉克战争,让伊拉克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大国应该给世界带来和平,而不是战乱,大国应该为世界承担起更多的责任,而不是只对利益斤斤计较。中国现在正处于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应该拿出大国应有的风度,而不是成为战国之秦国,当代之美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