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全集)》读后感_1000字
《大明王朝1566(全集)》读后感1000字
深夜读罢,泪流不止。
不为正名,历史上如何当另作评说,只提此本小说海瑞大人。
但就是书中很多人的言论依然叫人寒心。
“清官勿用,贪官善用”,赵贞吉在浙江吃了海瑞一记耳光,他喊着“不过是以博直名”,又有“大忠似奸,大奸似忠”之论。
于是乎,不由分说,海瑞是“讨人厌”,“妈宝男”,“情商低”,“有病”的言论层出不穷,更有甚者海瑞就是作,为了留下美名!
个人眼界有高低,见识有长短,我鄙薄之目,尚看不出如此一个正直之人在读者眼里竟如此不堪。
恕我直言,以博直名这种话,嘉靖帝说得,赵贞吉也说得,唯独你说不得,你轻轻一句话便将一个大明脊梁生生折断。
我不知道以什么角度来评定海瑞,既有弃家之说,大家也应当明白,时代有所限制,以现在角度去看待古人,衡量他的做法本就是要弃其糟粕,取其精华。人常说读史明智,可不是让你站在制高点上不遗余力批评。
海瑞这把利剑插在的可不止嘉靖身上,这就炸出了好多看官姥爷。
不知死而死,是为无知;知死而死,是为无畏。“我也不是做官的人,但凭天理良心,为了我大明的朝廷,为了我大明的百姓,能争一分是一分罢了。”隔岸观火,独善其身的人何其多,迎风执炬,迎难而上的人何其少。这样也是为博直名?有谁不惜赔上一切,赔上性命,直谏天下第一疏就是为了博个直名?不以己之心度君子之腹!
然刚则易折,逆风执炬,必有烧手之患。就连连累他人也要受读者批判,不是不能批判,只是有些言论实在让人生气。
王用汲与海瑞莫逆于心,亦有直臣之名。几番心境当是与海瑞相通。伯牙子期,安他身后之事,却被读者列为海瑞不顾他人生死,自己死也就罢了,还要搭上别人的罪名。无语之至。
因为在他们眼里,海瑞做一切都是顽固,不懂变通。书中我为润莲在海瑞发放俸禄时遭百官诘问,大雪中为其辩解而感动。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我欣喜的是尚有一人懂他,苦恼的是千百年后对于这本书中的海瑞竟有如此多的人诘责。
让我想起前段时间看大宋提刑官,一群人一边感叹官场黑暗,骂着高官权贵,一边又嘲笑宋慈不懂官场,不识好歹。我写道:大人内心澄明,又岂会不知为官之道,只不过有些事情,是他敢于选择,而你不敢选择。两者境遇,如此相像,如此让我痛心现在的读者。
我只好替他们喊一句: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讲了很多,只是针对对海瑞不公的言论,也接受海瑞的历史局限性,并不是无脑吹。
肺腑之言,望公细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