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全集)》读后感_1000字
《大明王朝1566(全集)》读后感1000字
终于读完了这部豆瓣9.5分的神作,简直太精彩,让我欲罢不能啊。
这部明史就是一部厚黑史,充满了权力的斗争,不愧是中国古代版的《权力的游戏》。任何斗争都不是单一的党派之争。前期的严嵩派和裕王下的徐阶为代表的清流派,高潮处的帝王中央集权下的各势力明争暗斗,末尾处张居正改革的伏笔。所论不在乎帝王的驭臣之道,平衡之术。
严嵩,徐阶,严世蕃、高拱、张居正、胡宗宪、海瑞这些历史一代或名臣,忠臣,奸臣,直臣均跃然纸上。嘉靖虽二十年不上朝,却有指点乾坤的运筹帷幄。以前明代男神第一是张居正,这部书过后有了第二,就是胡宗宪。谋国之臣,心怀天下,怜悯百姓,深谋远虑,实是令人佩服。
开篇为了弥补国库缺失,在浙江施行改稻为桑的国策。由此引发故事的人物线与斗争线。简单来说,就是宫里,政府以及严嵩派都缺钱用,于是把主意打到了西洋通商。而蚕丝不够产,就只能苦江浙百姓了。这时的关键人物浙江直督胡宗宪,实是令人敬佩。虽属严嵩派,却知人善任,实心用事。用戚继光,逐倭寇于国门之外,东南得定。修海塘,减赋税,鼓励纺丝经商,百姓赖安。头脑清晰,心系国家百姓,却又不忘记恩师的提拔之恩。眼光长远,知内忧必招外患,在他指导下戚继光对抗倭寇的数次大捷,令人骄傲。胡宗宪曾说: 我可以不作名臣,但不能够做小人!着实有打动我,重情重义,不忘记恩师提拔之恩。同时也说明作为上位者,用人的重要性。下面的人用好了,各司其职,可用为刀也可用为盾,其为管理之道吧。
以前读书时印象最深的是海瑞罢官之案。读此书,对海瑞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鲜明的海瑞形象: 果断,坚韧,固执,心怀百姓。是个直臣,清官,好儿子,却不是个好丈夫,好夫妻。对母亲的愚孝,对妻子的冷淡,让我无比心疼同为女人的海妻。敢于上书痛斥嘉靖,为这沉闷的大明王朝打了一记猛拳。众人均想留其性命,大概也是因为他做了许多人不敢说不敢做的事情吧。这样一把不畏生死的刃,可谓是上位者的一把锋利无比的利剑。
还有一点格外让人印象深刻,历来国库亏空,要么打百姓的主意,要么打商人的主意。从古至今,苛捐杂税,或苦百姓,或苦中小创业者。利益相关,未曾幸免。
老朱家的皇帝,其实个个都很聪明,偏偏除了前两个勤劳些,其他有木匠,炼丹,几十年不上朝专心和大臣斗气的,真是笑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