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大明王朝1566(全集)》读后感_700字

2019-09-08 11:08:01 读后感

《大明王朝1566(全集)》读后感700字

从王朝的兴衰看零和博弈的困局(一)。古代集权制国家始终面临这一困局,朝代的更替、阶层的兴衰、党派之争莫不是零和博弈的游戏。

陷入此困局的原因可能是:博弈的对象和收益很清晰,陈洪挤掉吕芳就能成为老祖宗,斗倒严党就能瓜分他留下的势力;社会传统认知中儒家信奉克己,道家信奉无为,释家信奉看破,皆是从压抑自身需求来适应外部资源的匮乏,所有观点都建立在资源有限,每个人只有降低自己所需,才能使社会和谐得逻辑上;整个社会技术生产技术的发展滞后,导致生产力远远低于整个社会的需求,摆脱零和博弈所需成本太高;统治阶层通过零和博弈的获益成本远远小于创造生产力拉动全民进步。因而社会上层共同认同了零和博弈这一套规则,底层被统治阶级也只能跟随这场博弈并往往成为最终博弈的牺牲品。

在这一套零和博弈的逻辑下,大部分人的行为就变得好解释了。

先看皇帝。皇帝作为整个社会最核心的节点,看似最有权势者,但是皇帝的核心目的往往是要去平衡零和博弈,哪一方单独收益都不是皇帝希望看到的,皇帝要的是整个网络的平衡,零和博弈的目的在于结束博弈和胜利,而皇帝却不希望这场博弈结局,因为当博弈结束时,也意味着胜利一方的势力已经不受控制了。因而皇帝的使命往往是个他所处的环境相矛盾的。更遑论皇帝自身也是一个人,也有些各种社会身份,这些身份也影响着他去平衡各种势力之间的博弈。因而皇帝往往是最受压抑的角色。人格强大的皇帝可以把这种压力转换为对外的战争,而柔弱者抗拒者就会采取极端手段逃避这种压力,譬如嘉靖;

再看皇亲(先睡午觉了,挖个坑以后补上)


  • 《大明王朝1566(全集)》_精选读后感_500字
  • 《大明王朝1566(全集)》_精选读后感_500字
  • 《大明王朝1566(全集)》_读后感_700字
  • 《大明王朝1566(全集)》_读后感_200字
  • 《大明王朝1566(全集)》_读后感_500字
  • 《大明王朝1566(全集)》读后感_1000字
  • 《大明王朝1566(全集)》读后感_900字
  • 《大明王朝1566(全集)》读后感_800字
  • 《大明王朝1566(全集)》读后感_1100字
  • 《大明王朝1566(全集)》读后感_1000字
  •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