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_1000字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000字
毛姆的小说总有一种“风度”,杂糅着简洁风趣与深沉
真是爱死他的故事架构了。
在这部小说中他议论(“讽刺”似乎不大合适)的是一个现代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
从外在的功名利禄、家庭、生活。到内在的归属感、安全感、爱情,被需要与自我实现。
那些情感,道德类似的玩意儿,仿佛既定的人生轨迹和规则,真的能绑定一个人吗
天真的我的回答是,“不”,吧。
也许那些“束缚”我们的东西——外在的“规则”与内在的“道德”的根源,是人生而就在追求的“被理解”与“被认同”。
就像书中说的,
“我们每个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独的。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只能靠一些符号同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而这些符号并没有共同的价值,因此它们的意义是模糊的、不确定的。我们非常可怜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财富传送给别人,但是他们却没有接受这些财富的能力。因此我们只能孤独地行走,尽管身体互相依傍却并不在一起,既不了解别人也不能为别人所了解。”
那就是梵高信里所说的“心中的火”,其他的人,都只是看到烟的人。
我敢说,每个人心中总燃着把火,曾经亮着,是掏心眼儿的喜欢与热情。
但没有人看到,总会冷,只剩带着点余温的灰烬。
如果没有机会,就会冷成一团黑糊糊没有意义被当做“年少轻狂”的焦炭
但是,只需要略过一阵风,就算只是无心人衣角带起的旋流,就能使它重燃。
焉知非福?
焉之非祸?
如何选择?
如何面对?
现在的我想,选择放下和选择追逐,选择逆流和选择顺流,都是对的,都是一种尊重
于是,抱着这种似乎“中立”的态度看《月亮与六便士》,发现它是在尝试让我看清一些东西————
你可以,完全可以,选择你想要的生活。就算贫困潦倒在病痛中潦草死去,就算拼尽全力也留不下一颗心,就算丢掉高职高薪被世人议论,乃至遗忘。
但是你能爱过,问心无愧过,你能找到自己的归属,灵魂的契合,你也能体验到从来不敢想象的新的生活。
你可以去到一个地方,那里有飘洒的热血,未寒的尸骨,有泪,恨;也有鲜花、绿树,原野与清澈的泉水。
去做吧,你可以去做,那些让你又爱又恨,甘愿付出又不求回报的最满足却又永不满足的事。
哈,有时候总是说出不负责任的话,自我嘲笑一下
也许哪天我也会面对那样的选择吧
谁知道是什么时候
也许是明天吧?
(看完这本书,总有种暗搓搓的激动,大概因为自己年轻,心中的火还在燃烧着
世界是复杂的,价值观是多样的,生而为人,不去追逐一下自己疯狂渴望的事情,那人生得多没劲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