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电影《芳华》原著)》读后感_1000字
《芳华(电影《芳华》原著)》读后感1000字
昨晚十一点开始读,耗时近四个小时,好久没有这样酣畅淋漓的读完一本小说。字里行间透露着朴实无华,却一次次直叩心门,想要停下来回味,却唯恐错过下一次相遇,看的这么真,看的这么假,一看就是四十年。
人性中的柔软,在读书的过程中一次次被唤醒,评论时有热泪盈眶,我却无法爆发出来。他的感情不是那么轰轰烈烈,是润物细无声的那种侵蚀。
刘峰的形象足够高大吗?也许是也许不是,军区学雷锋楷模,四处报告演讲标兵,这是他想要的?满箱子荣誉奖状换不来一次追求爱的权利,立在云端,活在底层!故事结局不是常理中的圆满,却也有他自己的归宿,帮忙帮了一生,有心灵上爱的人,有肉体上喜欢的人,却始终无法容纳一个早已将心灵依靠过来,肉体亦将毫无保留奉献过来的人。活得太真也太假。
何小曼,或者是沈女士,依稀的影子萦绕在心头。像极了春风十里不如你的教导员老乡,到她活得更加倔强,可能从小的生存环境让她更懂得如何学会生活和坚强,她更懂得在冷漠的人群中如何生存。一生都在找寻关注的温暖,不惜装病,却在关注猝不及防到来时,一次次错过了深爱的人,说是造化弄人,也逃不过宿命之说。他爱错了人,死了心,她芳心暗许,一生也没挽回一颗死心之人,守候到死大概是最圆满的结局吧。
故事大概如此,那个年代的笔墨似乎有种独特的魅力。百余天的情书流转,跳舞时身体触碰的福利,元宵的甜腻,还有女生被撞破生理期时的羞涩,不一而足。丑陋的人心兼而有之,为丁丁的不坚定愤恨,为刘峰的被处理惋惜,为那个时代非黑即白的大道理嗤之以鼻。读完之后才发现丑陋并不是主题,刘峰的从一而终,小曼的终生守候,一次次颂扬了人性的光辉。可能,太过高调,其实他们本身就在过自己的生活,一切那么安静,那么真实。无需歌颂,无需侧目,无需同情。
爱的那么真实,爱的那么坚持,爱的那么彻底。不懂爱的年纪强谈情爱,往往冲动多余理智,羡慕轰轰烈烈的爱情,也向往平淡的相互守候。抛去小说的时代背景,爱情是凄美的,却也失去了骨架,一堆血肉堆积起来的恶臭,抛去爱情,却又只剩下时代的肮脏。骨架和血肉的结合,丰满了所有人,所有时代,似是而非的批判,哦不,一笔带过的时代痕迹,让读者一窥当时的时代道理人情冷暖。
读罢方休,顶着黑眼圈去书店买回这本书,收藏之,闲来无事聊以自慰。或许应该再去看看冯导的芳华,那个经过阉割的时代,填补脑海中干枯的人物形象。
——2017.12.17上海 寂寥的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