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读后感_5000字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5000字
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1975年的一场风筝比赛后,发生了一件悲惨不堪的事,阿米尔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责和痛苦,逼走了哈桑,不久,自己也跟随父亲逃往美国。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为了赎罪,阿米尔再度踏上暌违二十多年的故乡,希望能为不幸的好友尽最后一点心力,却发现一个惊天谎言,儿时的噩梦再度重演。
阿米尔的爸爸与哈桑的爸爸一起长大,哈桑的爸爸阿里照顾服侍阿米尔的爸爸(读后忘了名字,暂且叫他老爷),老爷总说阿里是他的朋友,但阿米尔从来没有感觉到。
后来,老爷的夫人生下阿米尔的时候因为失血过多去世。同样是失去妈妈,但对于哈桑来说,这有点讽刺,哈桑的妈妈生下他后,便和别的男人跑了,为此阿瑟夫和其他人经常嘲笑哈桑,羞辱哈桑。
阿米尔会说的第一句话是“爸爸”,哈桑会说的第一句话是“阿米尔”。
他们是好朋友,他们形影不离,一起追风筝,一起去石榴树下玩,哈桑为阿米尔洗衣做饭整理家务,坏事恶作剧打架也替阿米尔承担,阿米尔念故事给哈桑听,跟他讲学校发生的趣事。哈桑很喜欢阿米尔,甚至是爱,他愿为他做所有所有,但是因为等级关系,阿米尔似乎早就接受习惯了哈桑对主人的忠诚,即便他也很喜欢哈桑,但是他的朋友到家里做客,他从不会邀请哈桑一起参与他们,还偶尔取笑整蛊他。
其实还有很多例子,将哈桑和阿米尔放在一起对比,无疑我们都会喜欢哈桑,厌恶心机重城府深的阿米尔。为什么小小年纪的阿米尔不懂得感恩善良呢?大概和他爸爸有关吧。
阿米尔的爸爸是一位正义化身的父亲,他时常帮助穷人乞丐不求回报,身边的朋友陷入困难时他会出手相救,借出去的钱也不会要求别人偿还。他还是个硬汉,在阿富汗陷入战争后,他带着阿米尔逃往美国,途中俄国士兵侮辱一名女士,他不顾生命危险挺身而出。在得知自己患了癌症后,他拒绝化疗,拒绝住院,拒绝俄国人的治疗。这是这样一个硬汉形象却经常因为自己儿子唯唯诺诺的性格懊恼,他希望阿米尔踢踢足球,排球,搞搞运动,但偏偏阿米尔只喜欢看书,一看到阿米尔瘦小的弱不禁风的书生气,老爷就气不打一出来。所以,在阿米尔的笔下,童年时候的父亲对他是有偏见的,对哈桑也是尤为的喜爱,比如年年生日都为哈桑准备礼物,比如花高昂的费用为哈桑补兔唇,比如他将哈桑和阿米尔一样看待。因此,小小的阿米尔在内心种下了嫉妒、攀比、争宠的种子,渐渐,心理也变得扭曲,性格更为懦弱。
1975年的夏天,一年一度的追风筝大赛开始了,在哈桑的帮助下,阿米尔摘夺冠军,他兴奋他骄傲,他觉得自己终于可以成为爸爸的骄傲了,他太希望得到爸爸的关爱了,哪怕是自己夺走了他的爱人。
夺冠的他高兴的蹦跳着,他告诉哈桑,把他刚刚干掉的那个看风筝追回来,哈桑一边跑一边大喊“为你,千千万万遍!”
哈桑去了,好久都没有回来,阿米尔去街巷找他,不料发现阿瑟夫他们在羞辱他,强奸他,害怕的阿米尔紧紧的咬着拳头却没做任何回应。阿瑟夫走了,哈桑的裤子上滴着暗红色的血,洁白的雪地也被染成了黑红色。哈桑自那以后躲在屋子里,尽量不与阿米尔碰面,我无法想象一个12岁的少年如何挺过那些个日夜,他会不会害怕,他会不会压抑,他会不会把仇恨的种子深埋心底。但是,他没有,他知道了一切,知道阿米尔藏起来目睹一切也没有救他,但他还是主动找阿米尔玩,约他去爬树,恳求阿米尔给他讲故事听。但是,阿米尔因为愧疚自责,始终无法原谅自己,更不敢面对哈桑,终于,他又做错了一件事,他把老爷送他的生日礼物和一打钱塞进阿里和哈桑住的那个小仓房里,以此逼走他们,因为他知道,老爷生平最恨小偷。
哈桑和阿里低着头哭泣着,老爷问哈桑,“钱是你偷的么?”“是。”哈桑说是,因为他如果说不是,老爷一定相信他,那么最后遭殃的就是阿米尔,哈桑以他自己的方式最后一次为阿米尔“千千万万遍”。
然而,老爷原谅了哈桑,阿米尔震惊了,他不敢相信,就在这时,阿里对老爷提出个请求,他和哈桑要搬离这里了,希望老爷送他们去车站,老爷不同意,他哭着求阿里不要走,是的,他哭了,这是阿米尔第一次见父亲哭。
哈桑走了,阿里走了,他和父亲因为追风筝比赛好不容易缓和的关系再次陷入危机。
不久,阿富汗战争开始了。
老爷带着阿米尔离开了他热爱的故土,逃往美国。在美国他们开始了新的生活,老爷在加油站打下手,赚着微薄的薪水,阿米尔上了高中。在他毕业的那天,老爷送了他一辆汽车,阿米尔兴奋的暴跳,在问到选专业的时候,他坚持文学,老爷很生气,但也拗不过,于是也就只能支持他了。
阿米尔爱上了一位姑娘,但镇子上的人都对她指指点点,还有些流言蜚语传到阿米尔的的耳朵里。她和别的男人私奔过,同居过,最后被她父亲逼回来的,尽管有太多不堪的曾经,阿米尔仍坚持默默的喜欢索拉雅。
老爷在一次感冒中病倒了,一直咳个不停,却总说自己没事,直到阿米尔看到父亲手中带血的手帕。肺癌!在这种窘迫的条件下,老爷仍拒绝了镇上的补贴,他说他不需要任何人的同情,太硬汉了。
看穿阿米尔的心思后,知道自己来日不多,他决定亲自上门提亲。
“将军大人,亲爱的雅米拉……今天,我和我的儿子怀着敬意……到你家来。你们是……有头有面的人……出身名门望族……血统尊荣。我今天带来的,没有别的,只有无上的崇敬……献给你,你的家族,还有……对你先人的缅怀。”他歇了一会儿,等呼吸平息,擦擦额头。“亲爱的阿米尔是我惟一的儿子……惟一的儿子,他一直是我的好儿子。我希望他……不负你的慈爱。我请求你赐亲爱的阿米尔和我以荣幸……接纳我们成为你的亲人。”
在父亲的见证下,阿米尔结婚了,在阿米尔和索拉雅的幸福生活开始时,父亲走了…父亲的一生都在与“熊”战斗!
老爷走后不久,阿米尔接到了阿辛汗的来电。
阿辛汗是老爷非常要好的朋友,也是儿时阿米尔唯一认可的成人朋友,他鼓励阿米尔,赞赏阿米尔,阿米尔向往的那种父爱,阿辛汗都给了阿米尔。他是个非常善良的人。
阿辛汗病重,来电说,希望阿米尔能回一趟家乡,跟他讲讲哈桑的事,最后还扔了一句“我这有一条做回好人的路”,阿米尔似乎猜到阿辛汗知道了一切,他不希望自己在他眼中是个卑鄙自私的小人,他不想面对阿辛汗,可是他病重了,他不能不去看他,于是他再次踏上了那片让他愧疚自责不愿回首的阿富汗土地。
阿辛汗向他坦白了一切。
老爷侮辱了不生育的阿里的妻子,生下了哈桑,哈桑是阿米尔同父异母的兄弟。阿米尔和父亲去了美国后,房子交给阿辛汗打理,由于年龄渐长,房子面积太大,阿辛汗心有余力不足,于是找回哈桑,才知道阿里患有小儿麻痹的废脚踩了地雷,被炸死了。而哈桑已经结婚了,妻子法莎娜是个很有礼貌的妇人,还有几个月他们的宝宝就要降生了。
哈桑和妻子随阿辛汗回到了老房子,尽管这么多的房间都空着,哈桑和妻子依旧坚持住回原来的小仓房,他始终不忘等级关系,他也担心阿米尔回来后看到鸠占鹊巢后的不爽,所以,他,哈桑,还是原来那个善良的哈桑。
后来,索拉博出生了,哈桑的生母回来了,美好的生活就像烟花一样,总是太短暂太短暂。哈桑生母病死,哈桑和妻子被人杀害,唯一的索拉博被寄养在孤儿院。
阿辛汗叫回阿米尔,希望他找到索拉博,并带他去阿辛汗认识的一对在白沙瓦的夫妇那里,他们建了一个慈善机构,那里安全又干净。
阿米尔是拒绝的,他38年来,一直活在谎言中,阿辛汗的话信息量太大了,他无法接受正直的父亲犯下的错,无法接受曾经害哈桑陷入困境的自己是他的兄长。
阿米尔跑了,他懦弱了38年,突然让他勇敢,他怎么做啊。
但他还是去了,经历一切一切,他看到战争背景下的人们食不果腹,街巷处处是乞讨的人,儿童衣不蔽体。就连找到索拉博所在的孤儿院的孩子们都是只有早饭和晚饭,且只是菜汤,院长为了换取食物,将女孩卖给塔利班的变态阿瑟夫,是的,索拉博也被带去了。
小小的索拉博竟被这个杂种猥亵侮辱,而他一定不知道,1975年那个冬天的傍晚,同一个人,曾侮辱过他的父亲。
阿米尔和阿瑟夫打了一架,应该说,是阿瑟夫打了阿米尔,如果不是索拉博拉满弹弓将阿瑟夫弹瞎,最后死的就是阿米尔了。
找回索拉博,养好伤,阿米尔要把他送去阿辛汗说的夫妇那里去了,但却找不到这个人,随后他收到了阿辛汗的一封信和一个保险箱的钥匙。阿辛汗撒了一个善良的谎言,根本没有这对夫人,他就是希望阿米尔收养索拉博,他还留下了一大笔钱,而他自己拖着病重的身子去享受余下只属于他自己的人生了。
阿米尔和妻子之所以一直没有孩子是因为索拉雅不孕,而收养索拉博是让他们都很兴奋的事!索拉博那么小遭受如此创伤,这种来自童年的心理阴影是怎么也抹不去的,他不爱说话,时常蹲坐着,用膝盖顶着胸口,拒绝阿米尔的触碰,且非常敏感。但在后来的交流生活中,索拉博逐渐接受阿米尔,并期待着与他和索拉雅的美国生活。
可是,移民却成了难事,阿米尔想尽办法恐怕也带不走索拉博,只能让索拉博暂时住在巴基斯坦的孤儿院,等手续齐全后再接走他。天!孤儿院!对于索拉博来说,他宁愿去死,他声嘶力竭的哭喊着,他求阿米尔带走他,哭累后,他去洗澡了,在浴池里割腕自杀……
好在救了回来,可是信任怕是永远都救不活了。
索拉雅的亲戚有办法将索拉博带回美国,可是这次不是他愿意的,却也屈服于命运的安排,回到美国后的索拉博仿若自闭症患者,或者说,他已经患有自闭症,不论阿米尔和索拉雅怎么表达自己爱他的方式,他都统统用沉默回馈。
就在这时,奇迹发生了。阿米尔带他去放风筝,追风筝,就在阿米尔割掉所有风筝后……以下摘自《追风筝的人》最后一段
然后,就那样,绿风筝失去控制,摇摇晃晃地摔下来。
我们身后的人们欢呼叫好,爆发出阵阵口哨声和掌声。我喘着气。上一次感到这么激动,是在1975年那个冬日,就在我刚刚割断最后一只风筝之后,当时我看见爸爸在我们的屋顶上,鼓着掌,容光焕发。
我俯视索拉博,他嘴角的一边微微翘起。
微笑。
斜斜的。
几乎看不见。
但就在那儿。
在我们后面,孩子们在飞奔,追风筝的人不断尖叫,乱成一团,追逐那只在树顶高高之上飘摇的断线风筝。我眨眼,微笑不见了。但它在那儿出现过,我看见了。
“你想要我追那只风筝给你吗?”
他的喉结吞咽着上下蠕动。风掠起他的头发。我想我看到他点头。
“为你,千千万万遍。”我听见自己说。
然后我转过身,我追。
它只是一个微笑,没有别的了。它没有让所有事情恢复正常。它没有让任何事情恢复正常。只是一个微笑,一件小小的事情,像是树林中的一片叶子,在惊鸟的飞起中晃动着。
但我会迎接它,张开双臂。因为每逢春天到来,它总是每次融化一片雪花;而也许我刚刚看到的,正是第一片雪花的融化。
我追。一个成年人在一群尖叫的孩子中奔跑。但我不在乎。我追,风拂过我的脸庞,我唇上挂着一个像潘杰希尔峡谷那样大大的微笑。
我追。
“为你,千千万万遍”!
我曾一直以为它是一句情话,直到我听了《朗读者》张一山读了《追风筝的人》后才知道,它!从来都不是一句情话!它包含友情,亲情,忠诚,善良……
我开始是鄙视阿米尔的,哈桑才是勇者,他是真正追风筝的人!我佩服老爷,不论生活环境优越还是恶劣,他都全盘接受且不卑不亢的活着,当我知道他所做的一切后,才明白,老爷的善举并非一直,而是赎罪,不论怎样,他也算追风筝的人了,与“熊”斗了一辈子,不能因为一个过,否认他所有的功。而阿米尔,这个懦弱的38的人,在得知所有真相后,做了一个生活中的追风筝的人,他亦是硬汉!
我们也许还会骂阿米尔,但事实上,他是个追求完美的人,对自己苛刻的人,他很爱哈桑,如果不曾在意,为何38年都愧疚中煎熬,如果不曾在意,为何38年都对哈桑念念不忘,如果不曾在意,为何38年从不敢原谅自己。
“为你,千千万万遍”,这句话哈桑对阿米尔说过。在阿米尔寻找索拉博的探险路上,法里德对阿米尔说过。在美国追风筝的时候,阿米尔对索拉博说过。
而每次我读到这七个字时,泪如泉涌!
做一个勇敢的人,一个敢割风筝的人!
做一个勇面生活的人,一个敢追风筝的人!
做一个忠诚的人,一个像哈桑那样的人!
做一个老实的人,一个像阿里那样的人!
做一个善良的人,一个像阿辛汗那样的人!
做一个正直的人,一个像老爷那样的人!
做一个“懦弱”的人,一个像阿米尔那样的人!
做一个愿意对父母、亲人、爱人、朋友说“为你,千千万万”的人!
追风筝的人,我追!我追!我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