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的陨落(全集)》读后感_1000字
《巨人的陨落(全集)》读后感1000字
《巨人的陨落》最后一幕,艾瑟尔带着九岁的儿子在上下议院的楼梯上偶遇菲茨和他的儿子,全书由此结束。掩书而思,思绪里全是艾瑟尔高高扬起头牵着她的孩子,在菲茨身边擦肩而过的样子。激动有之,愤懑有之,更多的是不知从而来的抑郁,挥之不去的沉重。
1918年德国宣布投降,战争由此结束,协约国战胜。战后的国家,无论战胜或者失败,都面临着不可避免的社会动荡。最大的战败国德国,“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不仅让出自己的所有殖民地,还要赔款几百亿。德国的衰败是能从作者的描写中推测的,从战争开始,作为德国豪门望族的沃尔特一家,从优越的生活条件,到他的母亲伯爵夫人回农村种土豆补给家用。战场上,德国士兵每攻下一个城市,首先在战壕里找食物,狼吞虎咽的吃敌人剩下的食物。这是战败的国家,经济一片萧条,人民还背负着巨额债款。
想起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的一句词“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各国帝国主义战争狂欢的背后,受苦的都是百姓。一战的缘由是塞尔维亚的一位年轻人打死奥匈帝国的王储,由此点燃巴尔干半岛这座火药桶,渐渐战火的硝烟遍布全球。协约国和同盟国的对抗,美名其曰是为各自的“朋友”两肋插刀,实际上各自打如意算盘,不怀好意。第二本书中,有一幕让我印象深刻的情节,英国和德国双方僵持不下,或者说双方都陷入无尽的等待中,在各自的战壕中,士兵无事可做,在铁网附近,两方的士兵竟然
交谈,称兄道弟,圣诞节前夜德国士兵向英国士兵高喊“圣诞节快乐”。“为什么而战?为什么要打仗?”这是这本书提到最多的疑问句。军官、士兵、百姓都不知道打仗的意义何在。无数年轻的战士们被无情的战火燃烧,他们中甚至有那么多未成年人。无数父母失去孩子、无数的妻子失去丈夫、孩子失去父亲。南威尔士的阿伯罗温,那天从伦敦来的邮差把一封封死亡通知单递给留守家园的人们,悲哀从这个小小的村落蔓延至整个英国。悲伤成了常态。这是战胜国。
军队腐败、军官的错误指挥、一盘散沙的军心,让这场号称世界性的战争,看起来像一场闹剧。拿着枪,他们不知道为了什么要射杀前方的敌人。明明身后的指挥官比敌人更可恨。
如果这是一条巨大的蛀虫,那腐败的政治体系、严苛的等级制度、世袭的腐朽传统都是蚕食巨人的“溃堤之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