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腾讯传1998-2016:中国互联网公司进化论》读后感_1000字

2019-08-02 10:47:15 读后感

《腾讯传1998-2016:中国互联网公司进化论》读后感1000字

个人感觉是吴晓波写得比较烂的一部书…

一、完全无法与沃尔特·艾萨克森的《史蒂夫·乔布斯传》相提并论,看完后对吴晓波、马化腾、腾讯…全部印象减分。

二、《乔布斯传》比较成功,尊重读者,尊重传主,呈现“神人”的真实存在;同时,几乎可以当做世界三十年科技史来读。因为伟大的企业和伟大的创始人是一体的,无法避开任何一方不谈的。

三、而《腾讯传》很多地方给人相反的读后感受:

1.充其量只是腾讯的业务史铺陈介绍而已,流于表面,对技术发展的描述不足甚至捉襟见肘。没有说明白企业技术的地位,读者就无法明白企业的地位应得与否。

可能吴晓波还是更擅长激荡三十年的时代那种讲故事型的创业人物,对以技术撬动创新杠杆的新型企业有隔?还是腾讯真的没有时代标杆性创新可写?

2.企业精神的缺席、马化腾的缺席。对企业创造者、缔造者的书写概念化,畏缩、掣肘、甚至有点讳莫如深,不够开放。

缺乏传记最可贵的真实和深度。

3.传记大忌,不够公允,有的网友甚至调侃吴晓波“不负所托”,尽力为腾讯洗白。尤其在讲述3Q大战时,突兀地给周鸿祎抛出一个评价“他是一个攻击性极强的人,渴望功名与荣耀……”商场上、商战中…谁又不是呢?读到这个地方,这本书几乎让人无法卒读。在此处之前只觉出马化腾的温和内敛、坚定、专注、高瞻远瞩。此处开始觉出了他的极深城府、冷酷残忍,甚至网友评价的“皮笑肉不笑”。

一只外表温和敦厚的食肉企鹅。

四、经过3Q大战,12岁的腾讯和不惑的马化腾的转变,走向开放和沟通,让人感到明朗一些。从此部分至结尾,吴晓波退出对这些创始人直面书写却又无法书写的囧境,回到他比较擅长的静态分析评论风格,笔触稍微从容了一些。

比如下面这些,比较明朗,读着也不太别扭了。

“未来有一天,当我们走上一个新的高度时,要感谢今天的对手给予我们的磨砺。”“让我们保持敬畏过去,我们总在思考什么是对的。但是现在,我们要更多地想一想什么是能被认同的。”

“我们将会更加积极推动平台开放,关注产业链的和谐,因为腾讯的梦想不是让自己变成最强、最大的公司,而是最受人尊重的公司。

四、总体,本书开篇不久即是一副成功者口吻,即“做什么都是对的”,真的很空洞。没有立场。

五、对行业大环境、对竞争对手的客观写照,要么漫画化,要么妖魔化。有失“吴晓波”品牌风范。

总之,也就比网络口水书略好一丢丢吧。

  • 《远见》_读后感_1000字
  • 《乳房健康手册:美国医学院科学防癌完全指南》_精选读
  • 《人间采蜜记:李银河自传》_精选读后感_1000字
  • 《依恋:为什么我们爱得如此卑微》_读后感_1000字
  • 《骆驼祥子》_精选读后感_1000字
  • 《飘(世界文学名著典藏)》_读后感_1000字
  • 《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和平勇士之道(珍藏版)》_读后
  • 《亮剑(电视剧《亮剑》原著)》_精选读后感_1000字
  • 《三毛典藏全集(共14部)》_精选读后感_1000字
  • 《今日简史:人类命运大议题》_读后感_1000字
  •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