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读后感_1000字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000字
这本书必须给五星好评。因为作者在友情,亲情的基础上还包含政治、宗教和民族的因素,在这边不算长的长篇小说当中能够写的脉络清晰,甚至很多地方都可以说是震撼人心。
因为读的仓促,所以小说中我看得最为详细的还是前面一部分,哈桑和阿米尔友情部分。或许有人会说,哈桑身上有着太多美好的品质,我不知道会不会有人怀疑说,在现实当中哈桑是不可能存在的。于我而言,作者给予哈桑的是最为鲜活的人物性格,如果范围广一点可以说这本书当中,基本上每个人的性格都是比较立体的。哈桑作为仆人忠心耿耿、作为阿米尔的朋友珍惜友情、作为自己正直、善良、勇敢!所以相比之下阿米尔就显得缺点很多吧。所以对于阿米尔的父亲,我是可以理解他爱哈桑多一点的情感。一方面是因为对于哈桑没有办法承认他身份的一种亏欠,另一方面更是因为哈桑身上有着许多美好的品质,在阿富汗这个充满战乱的国家,这些品质显得尤为可贵。
对于阿米尔我是没有办法实现彻底的原谅的。有人认为他闯入危险之地,自己身负重伤,救出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还将他带到美国领养。实现了对自己当初年少时犯的错误的救赎。的确他能够进入喀布尔固然是他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甚至说蜕变。他终于不是那个躲在巷口眼睁睁看着哈桑受辱甚至视而不见偷偷离开、不是那个在自己13岁生日看着哈桑服侍阿塞夫、一点担当都没有的男孩了。但是最终和阿塞夫对决时可以说是索拉博救了他。书的后半部分,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们从移民处回来,他在承诺不会抛弃索拉博却又告诉他他需要在恤孤院待一段时间,使得索拉博失去了希望,进而自杀。要知道哪怕是被阿塞夫强奸,索拉博依旧可以生的希望,但是阿米尔的那句话却让索拉博觉得厌倦了一切。就算他救了索拉博,那么哈桑呢?就像他自己说的,如果不是他当年的袖手旁观,诬赖,哈桑根本就不会走到那一步,在街头被杀死。所以无法原谅。
我觉得性本善,性本恶都存在,不能坚持一概而论,很多人就是生性善良,有的人就是生来嗜血残忍。整本书最爱的就是哈桑,最心疼的也是哈桑,他是如此的善良。就像索拉博说的,为什么人们总是针对我的父亲,他从不针对任何人。是啊,我们更多时候看到的是这些善良的人被欺负的很惨。阿米尔可以说很幸福了,他有着父亲留给他的荣誉和一半的爱、有着哈桑全部的爱和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