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亲爱的安德烈:龙应台“人生三书”之二》读后感_1000字

2019-10-25 14:34:16 读后感

《亲爱的安德烈:龙应台“人生三书”之二》读后感1000字

看完这全部的36封书信,我又看了第一篇安德烈写的“连结的份”才对他的感恩有了更深切的体会。拥有这一份连结是多么的幸运。看这本书中间间隔了一段时间(没有书币买书了)。可是第二次读接下来的部分的时候,比第一部分更多的是感动。读前半部分我觉得安德烈真的是在用一个麦克风把自己想说的说出来,可是后来这一切变得越来越自然,更多的牵扯到了与母亲的相处——彼此的差异与矛盾才逐渐显现。我是一个很在乎亲情的人,是大家眼中的乖乖女,当然也没有到凡事听从父母意愿的地步,乖乖女更多的是给与父母他们想要的来自儿女的关心。说到这里,算是我比较幸运的一点吧,或许是由于我从小比较独立,父母很少干预我的决定,初中毕业填志愿去向完全我自己决定,高中毕业父母还是表达了想让我留在省内的态度,但看我一心出省的想法还是支持了我(写出来之后突然发现不是父母不干预而是他们太早给了我独立决定的自由,现在我选择性忽略了他们的意见,固执己见)。

语言文化的差异使得龙教授书信交流的过程变得不易,却也是给与他们母子深刻探讨彼此意见的又一途径,我相信这其中的收获不仅是文字所呈现出来的那样简单。

◆ 连结的“份”

>> 那个老是往你床上爬的小孩,爱听鬼故事又怕鬼、怕闪电又不肯睡觉的小孩,一转眼变成一个可以理性思考、可以和你沟通对话的成人。

◆ 第35封信 独立宣言

你的儿子不是你的儿子,他是一个完全独立于你的‘别人’!”

从一个依赖母亲的小孩成长成一个希望母亲将自己当做 别人 的青年,对于一个希望与孩子亲近的母亲这中间角色的转换多么不容易。

幸而——

◆ 认识一个十八岁的人

>> 我们原来也可能在他十八岁那年,就像水上浮萍一样各自荡开,从此天涯淡泊,

一个母亲认识了自己十八岁的成年儿子,从此与他有了连结。

我有一个朋友上大学后与父母的联系越来越少,我曾问过他为什么,他说打电话过去没什么可说的,对话内容无非学业,无非一日三餐,无非嘘寒问暖,他觉得没有意思。我们的父母或者学富五车,或者胸无点墨(无贬义),因此能够给与我们的不尽相同,所以这连结的份不是人人可得,但我们仍然爱我们的父母。

龙应台说——

◆ 认识一个十八岁的人

>> 我知道他爱我,但是,爱,不等于喜欢,爱,不等于认识。爱,其实是很多不喜欢、不认识、不沟通的借口。因为有爱,所以正常的沟通仿佛可以不必了。

爱却不理解,最后渐行渐远吗……

  • 《远见》_读后感_1000字
  • 《乳房健康手册:美国医学院科学防癌完全指南》_精选读
  • 《人间采蜜记:李银河自传》_精选读后感_1000字
  • 《依恋:为什么我们爱得如此卑微》_读后感_1000字
  • 《骆驼祥子》_精选读后感_1000字
  • 《飘(世界文学名著典藏)》_读后感_1000字
  • 《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和平勇士之道(珍藏版)》_读后
  • 《亮剑(电视剧《亮剑》原著)》_精选读后感_1000字
  • 《三毛典藏全集(共14部)》_精选读后感_1000字
  • 《今日简史:人类命运大议题》_读后感_1000字
  •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