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传1998-2016:中国互联网公司进化论》读后感_1000字
《腾讯传1998-2016:中国互联网公司进化论》读后感1000字
花了一周半,大概9个多小时读完了这本书。读开头时,感觉有点空泛,更多的是感慨和总结,少了点“干货”,一度想放弃。但是抱着对腾讯这样一家堪称帝国的公司的好奇,继续着阅读。
本书从前言到开始详细的叙事之间有一段总领,这些文字总结了腾讯在整个发展史中所经历的重要事件以及Pony的制胜法宝。在读完整本书后,再来读这一段,感觉到每一份记录,每一条经验,都是腾讯的底蕴所在。 整本书从Pony的幼时讲起,讲到腾讯的创立,移动梦网的机会,虚拟商品“QQ秀”给腾讯带来的惊喜,还讲到了腾讯的“模仿”,与无数国内外IM软件的斗争史,中国互联网史上有名的“3Q”大战,腾讯在大战之后的变化,微信的崛起以及腾讯未来的发展战略。事无巨细,讲述清晰。
纵观腾讯的崛起、发展、成熟,不得不感叹腾讯的创始人的才智。在最初对OICQ的迷茫过后,腾讯一直在做正确的选择,而Pony作为腾讯的掌舵人,也总是能清楚的看到未来的趋势以及腾讯究竟要做什么,能做什么。在需要做出抉择的时候,Pony及腾讯的高管们,几乎没有过失误,而这正是来源于对用户的了解,对趋势的认识。 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多次感叹腾讯对于IM产品针对中国环境的各种本土化改进是多么的天才,但在读书的时候我意识到,腾讯只是更愿意去倾听用户的声音,相对于其他互联网产品更早的靠“用户驱动”来促进产品的进步。有人说腾讯是靠“抄袭”才成功的,而实际上,腾讯在十八年的历史中只收到过一次关于抄袭的法律诉讼,并且被法院认为不构成抄袭。腾讯依靠的,是在细节上去吸引用户,无数的微创新从各个角度,各个维度去满足用户的各类需求,也使得腾讯在一个又一个竞争对手面前常胜不败。
在腾讯史中的很多“经典战役”——例如网游的盈利,微信的崛起,高管们甚至Pony在提到的时候都会讲:“没想到”。Pony在腾讯内部鼓励底层员工创新,实行赛马机制,同时允许适度的资源“浪费”——有想法就去做,成功了收益,失败了也不要紧——这种最初受到“QQ秀”研发过程启发的机制让腾讯抓住了许多稍纵即逝的机会,也让腾讯在一个又一个风口面前扶摇直上。
现在的腾讯,已然从创建时只有五个人的小公司变成了如今市值接近两万亿,覆盖几乎所有领域的互联网巨头。而这样的腾讯,也在不断地紧跟时代的脚步,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