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_1000字

2019-08-18 00:17:28 读后感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1000字

从被害人家属(遗族)的角度写是否要废除死刑,也论述了刑法的惩戒功能和教育功能。小夜子认为,杀人者偿命,生命已经被杀害,罪犯有什么理由继续享受生活的美好。如果罪犯不能自我惩戒,刑罚也只是一副虚无的十字架。但即使虚无,也要让罪犯背负终生。这是来自被害人家属的内心呼吁。从现代人权社会角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罪犯的权利保障是重中之重,一方面是保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定层面上保护自拘留起被监守的法律弱者,另一方面很大程度上与侦查机关,检察机关在侦查过程中的程序违法行为有关,证据的来源、内容不合法,暴力取证更是成为冤假错案的主要原因。在目前人权保障旗帜鲜明的立场下,读到这本小说有种不一样的感觉。从工具论角度,法律本身就是调整、规范社会关系的工具,然而一起案件涉及多方主体,最直接的是当事人(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被害人家属,公检法公主体,间接包括社会公众,陪审员,媒体(舆论效应),上级机关,未来司法指引等等。所以,法律的无情是因为它要考虑周全。这本小说以被害人家属角度的探讨确实引人深思,也让我很触动。我自身的观点也一直在刑罚的惩罚功能到教育功能再到惩罚功能中转换。当然,大部分是归结与个人情节过重,如果从俯视视角来看,还是与现行法律价值观一致。所以,在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充分的前提下,对被告人处以什么样的犯罪并在何种幅度量刑(罪与罚),也一直是我们法律人不断积极探索,需要发展和完善的制度建设。

文中,仁科史也和井口织子亲手杀死刚出生的自己的孩子,史也岳父言,这给别人造成了什么困扰啊,这跟堕胎有什么区别?挺震撼的。胎儿权益,堕胎,也是法学界尚未得出结论的难题。堕胎到底是谁的权利?父母有没有权利决定另一个生命的生存或死亡?但随着社会的开放性与性教育的忽视,未成年人的“初尝禁果”又该怎么规范?法律与情理,本身就看起来那么水火不相容,而我们也在尽量使法律看起来不那么冰冷的道路上奋力前行!

以上,本来是想说我很喜欢甚至同意小夜子(作者)的观点,也给我带来很多震撼,但是系统的法律知识培养还是让我学会更加要理性的看待问题。法律人(姑且这么称呼吧,毕竟也是法律受教育者),只有拿起冰冷的矛,才能维护那天秤,承受生命之重!矛冷,心热。

  • 《远见》_读后感_1000字
  • 《乳房健康手册:美国医学院科学防癌完全指南》_精选读
  • 《人间采蜜记:李银河自传》_精选读后感_1000字
  • 《依恋:为什么我们爱得如此卑微》_读后感_1000字
  • 《骆驼祥子》_精选读后感_1000字
  • 《飘(世界文学名著典藏)》_读后感_1000字
  • 《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和平勇士之道(珍藏版)》_读后
  • 《亮剑(电视剧《亮剑》原著)》_精选读后感_1000字
  • 《三毛典藏全集(共14部)》_精选读后感_1000字
  • 《今日简史:人类命运大议题》_读后感_1000字
  •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