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读后感_1000字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读后感1000字
劫后余生,我们都应该要经历一次。
是的,劫后余生。这个题目起的似乎有些大胆。记得很早很早的时候,我在思想品德书上看到过这样的话,我们应该珍惜生命,每一个人都是不可重复的孤本,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当时我只是觉得写的特别好,所以当时就反复的揣摩,体会那首短诗里所蕴含的情感。但并不能完全的体会到生命的宝贵,更何谈敬畏生命了。
我说这个不是因为矫情,而是我觉得我们真的都需要这样一种痛彻心扉的体验,只有在濒临冷酷的死亡,你才知道你真正在乎什么?面对未知的灰暗,你会祈求,你会醒悟,原来最宝贵的是我的生命,生命没有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有经历了劫后余生,你才知道怎样去追求生命的价值?怎样才能不浪费这来人间的一遭?
辉姑娘在她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一书中用了一章讲述了自己与闺蜜在印度尼西亚皮皮岛所经历的一场“虚张声势”的地震,当知道地震的那一刻,她们首先是恐惧的,想象着未知的灰暗“明天”,她们努力的找寻着求生途径,想到了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体会到了生命的意义,生命是最常见,却最容易忽视的东西,人们总是在失去一件东西之后,才觉得它宝贵,也只有在即将失去生命的时候才懂得敬畏。结果,地震只是一个“纸老虎”,并没有引发想象中的那场灭顶的“海啸”。她们劫后余生之后是这样的感受,我想哭,又想笑。
我从未如此敬畏过生命的可贵,即使在活得最疲惫的时间里,以为已经非常珍惜活着的意义,然而这一切在死亡即将到来的时刻,都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在生与死的边界线上,你终可以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多么痛的领悟,不过也只有经历过这么痛的领悟,年轻的你才不会因为“男友的无情离去”,便要死要活,繁忙的你才不会因为工作的压力,便轻弃生命。你会明白,除了生命,别的东西都是身外之物,可是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在这个充满紧张,大家都为了名利,疲于奔命的时代,有多少人,知道这些身外之物乃是浮华魅影,虚景假象。待到百年之后,回归生命的本真,到达人世的终点,会不会为曾经的行为所遗憾,尤其是那些曾经也“敬畏生命”的高官,待到落马之后,也会有一番痛彻心扉的领悟。
试想一下,假如他们都经历了劫后余生的时刻,当他们都有对于死亡的恐惧,便会知道什么才是自己应该追求的东西,便会知道没有什么是比生命更宝贵的了。生命诚可贵,真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