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看见》读后感_1000字

2019-09-01 09:57:44 读后感

《看见》读后感1000字

这是今年我读过的书里面我最喜欢的的一本。

最喜欢一本书,并不是因为这本书对于某些问题的剖析有多么深刻也不是对于感情的捕捉有多么的细腻,而在于轻轻开启点别的视角时给我的那种愉悦。


书以陈虻引柴静进入央视为开端,又以陈虻之死为结束。陈虻白岩松崔永元,柴静的同事和柴静采访过的对象等人,是一个个线索与见证,以非线性的方式铺开了作者本身的成长过程。从一个停留在“知道”的伪精英,通过不断地触摸,感受,学习,逻辑推理,反思。最终不断地去趋近新闻的“真实”。这是本书的主要线索,通过非典实践,相继服药自杀的小学生,同性恋者,戒毒所被迫卖淫女,山西污染与发展的困境,农村女性暴力犯罪,土地制度背后的逻辑,华南虎造假,汶川唐山,药家鑫事件背后等等新闻事件,给我提供了许许多多的的社会切片,从一个点展示了一些内容。呈现了事件背后的逻辑,利益,情感,人性,动力……


不过,由于柴静自身的知能的欠缺,毕竟记者是一个对跨行业要求非常大的职业,所以对于一些问题的剖析仅仅停留在表面。譬如对于一些被采访对象的心理剖析的共情基础的利用。又由于央视的背景限制,所以有些问题也只能语焉不详,点到为止。而且文中虽然有不少的句子我觉得很好并摘录了下来,不过还是觉得阅读时有些地方稍显啰嗦。可能是由于想尽量表述清楚一件事,但又却囿于行文限制,处处都浅尝辄止,结果就让一些文字碎片化的浮在了表面。


我自认为是一个浅薄的人,所以这本书还是多多少少能给我一点“启蒙”的作用。就像我当初中学时喜欢韩寒的书一样,到如今看到古典政治经济学著作后,也不会对韩寒嗤之以鼻,反而会感谢他用比较适合我的方式打开了我对世界的一点认知。而不是从“感谢韩寒”到“杀死韩寒”。我难以用严格的标准说它有多么“好”,这类书之于『社会心理学分析』『资本论』等之类的书无疑是如同小溪小流之于大江大海。但有些人也许是正因为得到了这些小溪小流的滋润,才得以看到后面的大江大海,而不至于渴死在裸露的土壤上。


借用书里的两段话结尾:

1.他这么做对么?不,先别回答,你要像苏联作家说的那样,“在清水里呛呛,血水里泡泡,咸水里滚滚”,十年之后咱们再来讨论。


2.“保持对不同论述的警惕,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探寻就是要不断相信、不断怀疑、不断幻灭、不断摧毁、不断重建,为的只是避免成为偏见的附庸。或者说,煽动各种偏见的互殴,从而取得平衡,这是我所理解的‘探寻’。”

  • 《远见》_读后感_1000字
  • 《乳房健康手册:美国医学院科学防癌完全指南》_精选读
  • 《人间采蜜记:李银河自传》_精选读后感_1000字
  • 《依恋:为什么我们爱得如此卑微》_读后感_1000字
  • 《骆驼祥子》_精选读后感_1000字
  • 《飘(世界文学名著典藏)》_读后感_1000字
  • 《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和平勇士之道(珍藏版)》_读后
  • 《亮剑(电视剧《亮剑》原著)》_精选读后感_1000字
  • 《三毛典藏全集(共14部)》_精选读后感_1000字
  • 《今日简史:人类命运大议题》_读后感_1000字
  •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