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读后感_1000字
《呼兰河传》读后感1000字
- 推荐语:我极为庆幸我所生活的时代远离了书中所描述的那些“恐怖”,也惋惜萧红见不到她苦苦追求的自由社会是多么的美好。如果萧红现在重生了,她或许只是一名普通的中二少女,我们将失去了一位“文学洛神”,可那又如何呢?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上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一提起萧红首先就想起了课本里那篇轻灵多姿的《火烧云》, 《火烧云》出自《呼兰河传》,导致我一直以为这是本宛如童话一般的少儿读物。然而读完之后我才恍然,原来呼兰河竟是那样的“荒凉”。萧红的《呼兰河传》描写了东北边陲小镇的人情往来、社会习俗,这儿的人落后无知,他们没有十恶不赦却也没有乐善好施,他们只是一群麻木不仁地活着的行尸走肉而已。在这“荒凉”的世界里既有光鲜漂亮的纸人也有粗俗丑陋的活人,你是分不清真假的。
那是一个愚昧可怖的时代,上演着一场场人言可畏的戏码。萧红一开篇就详细的描述了东二街上的大泥坑——是“死寂”的,这大泥坑是萧红对呼兰河的定论,就像小城中内心麻木的民众,可它偏偏又是一活物“吞噬”着整个呼兰河,让人们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最后慢慢的溃烂,它吞噬了小团媳妇儿的美、王大姑娘的爱情、有二叔最后的挣扎、冯歪嘴子的坚强......而他们也并没有意识到这些所作所为的不妥,他们都是被打上时代烙印的小人物而已。这是萧红真实的童年,于是萧红也用孩子的眼光来写,孩子不懂什么,所以孩子只是表露了自己最真实的看法,而批判却落在了读者心中。
“严冬一封锁了大地的时候,则大地满地裂着口。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尺长的,一丈长的,还有好几丈长的,它们毫无方向地,便随时随地,只要严冬一到,大地就裂开口了。”其实萧红的一生,在潦倒、背叛与苦难中辗转,像极了她笔下的的呼兰河。与萧红后来的生活相比,后花园以及祖父宽容的温情,怕是萧红心中最后一丝温暖了吧,这是她一生为数不多的能够自由自在的日子。一生的漂泊,一路的反抗,逃婚后的她不顾一切地追求自由和爱情,她想要在这世间牢牢地扎根,她想要灿烂地生长。只可惜她也像大地裂开了口,在黑夜里踽踽独行,一边呐喊一边失望。颠沛流离的她临终说:“半生尽遭白眼冷遇 ,身先死,不甘,不甘。”
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