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兴》读后感_1000字
《高兴》读后感1000字
书看了一半的时候去了趟西安,剩下的一半花了更多的一些时间才看完。西安从零几年开始就在试图转变《废都》印象,兴建会大唐盛世时候的长安。我试图在的时候嗅出一些特别的东西,我为书里描述的状况也为这些主角们而哀叹。
觉得沉重的不是因为可怜,很赞同那句城里人和乡下人的智慧是一样的,差别只是经见的多与少。在巅峰时候的长安,360坊也是行行出状元,何况今日,同样也是可以的,只是社会赋予的阶级层次和眼光偏向,一些人一些职业便也越来越边缘。杨绛先生在《隐身衣》里有一句话:身居卑微的人也仿佛这个未具人身的幽灵,会有同样的感受。人家眼里没有你,当然视而不见;心上不理会你,就会瞠目无睹。
我赞同能够用双手正常创造生活的人都不应当被看低。事实上的世界是:没有什么技能的村里人到了城里,能够找寻的工作性质,大抵上决定了只能相对边缘。这里是贾先生写的拾垃圾的群体,真真每个人都有农民本质,就如脚踏土地才有的安心那般实实在在的存在,不管你表露与否。高兴是个特别的人,始终将自己有别于其他的人,但是他确实是有不同的,能够更加慎独,能够主动的去接触和吸收外界的东西,他能够想遇人轻我必定是我没有被她所重之处,试图去改变。最后五富死了反应却令他自己也不得不承认就是这样啊,毕竟自己见过的世界就是这样了。五富就不一样一些,始终保持最本真最原始的状态,感情也是最朴质的,当然会有粗鄙,但是对有的人来说这就是生活的常态。\\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在这之前,如果是连生存都没办法保证的话,小打小闹的偷也成了正常,甚至更大的犯罪。
书里黄八、胡杏夫妇、孟夷纯、韩大宝、石热闹之类,要说人受教育和生活的环境影响生活的态度是必然。事实上是努力不努力生活在他们这样挣扎的状况里并没有太多变化。
之所以唏嘘还有后面写的一章里那样的思考——\\为什么中国会出现打工的这么一个阶层呢?这个阶层谁来组织谁来管理,他们能被城市接纳融合吗?进城打工真的能使农民富裕吗?没有了劳动力的农村又如何建设呢?\\事实上不分农村城市人,打工不是大多数人的情况么?只不过有的苦力有的脑力,有的在光鲜的阳光下,有的在阴暗的夜幕或者小道里。贫富差距是永远不可能消除的,只是既定阶层与态度的差异。在如今,说到底还是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才是最令我叹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