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人生有何意义》读后感_1000字

2019-09-07 08:04:46 读后感

《人生有何意义》读后感1000字

周国平的《灵魂只能独行》里面有这段话:

“人们常说,挫折和不幸能够提高人的精神。

然而,奥伊肯指出,挫折和不幸本身并不具有这种优点。

实际的情形是,许多缺乏内在的精神活力的人被挫折和不幸击倒了。

唯有在已经拥有精神活力的人身上,苦难才能进一步激发此种活力,从而带来精神上的收获。”

由此我们可以这样来进行一番推导:

生命中其它组成部分,同样也不具备某种功能。

那么对于生命这个大命题来说:

“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他什么意义,他就有什么意义。”

同样是挫折这件事,为什么每个人的反应会有所差别。这与对事件的解读有关。

情绪ABC理论给了我们解答。

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

(这里可以不看)就是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 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错误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 如图中,A(Antecedent)指事情的前因,C(Consequence)指事情的后果,有前因必有后果,但是有同样的前因A,产生了不一样的后果C1和C2。这是因为从前因到后果之间,一定会透过一座桥梁B(Bridge),这座桥梁就是信念和我们对情境的评价与解释。又因为,同一情境之下(A),不同的人的理念以及评价与解释不同(B1和B2),所以会得到不同结果(C1和C2)。因此,事情发生的一切根源缘于我们的信念(信念是指人们对事件的想法,解释和评价等)。 情绪ABC理论的创始者埃利斯认为:正是由于我们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们产生情绪困扰。如果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存在久而久之,还会引起情绪障碍呢。情绪 ABC理论中:A表示诱发性事件,B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性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释。C表示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百度)

简单来说就是。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认为事件a直接导致了结果c,可事实是:我们对事件a的解读b导致了结果c。(百度一下更轻松)

所以这个理论用来解读,奥伊肯的挫折不具备某种特定功效的原因,提供了一个理论支撑。

而胡适的话的后半句:“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做点有意义的事。”也是可以理解的。


生命是由一个又一个事件搭建而成,因此对事件的解读至关重要。

正面思考不可忽视。(7.6)

  • 《远见》_读后感_1000字
  • 《乳房健康手册:美国医学院科学防癌完全指南》_精选读
  • 《人间采蜜记:李银河自传》_精选读后感_1000字
  • 《依恋:为什么我们爱得如此卑微》_读后感_1000字
  • 《骆驼祥子》_精选读后感_1000字
  • 《飘(世界文学名著典藏)》_读后感_1000字
  • 《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和平勇士之道(珍藏版)》_读后
  • 《亮剑(电视剧《亮剑》原著)》_精选读后感_1000字
  • 《三毛典藏全集(共14部)》_精选读后感_1000字
  • 《今日简史:人类命运大议题》_读后感_1000字
  •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