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读后感_2100字

2019-10-06 05:07:48 读后感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读后感2100字

中国史书向来言简意赅,寥寥几句几乎可以盖棺定论一个人的一生,所以大部分历史人物都是脸谱化的存在,近些年读了很多历史人物类书籍,林林总总掺杂了很多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褒贬态度直接决定了人物形象,很容易产生一人千面的感觉。
用了很短的时间把这本《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读完,不是读的不仔细,而是张宏杰老师写的相当丰盛,实在是让人手不释卷。从朱元璋到郑成功,明代历史上颇具代表性的七张面孔,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更立体的角度去理解这个朝代,通过这极富传奇色彩的七个人物,仿佛窥探到了大明王朝这三百年来的风雨飘摇。
从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火了之后,这种轻松诙谐的讲史方式立刻赢得了一大批读者的拥趸,所以相比其他朝代,近几年明粉的数量相当庞大。从老朱家打下天下,到明成祖北击匈奴南下西洋,到崇祯一根白绫吊死在煤山,明朝“不和亲、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气度一再被吹捧褒扬,天朝上国的盛世华章引得无数人跪舔膜拜。然而自始至终,我对明朝却怎么也建立不起来丝毫的喜爱。以前听高晓松讲明朝的时候称明朝的统治者永远用最远的路径最大的代价去解决问题,对此我是深表认同的。
抛开这些不说,讲讲为什么对明朝没有任何好感。从公元前475年到1368年明朝建立,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走过了1800多年,历史像个大轮回,正如三国演义说的: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华夏文明这片广袤的土地里,在时间和空间的两个维度上,中国历史人物可谓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交织缠绵于中国社会的大治和大乱,谱写了一部恢弘而庞大的史诗。伴随着政治的几度轮播,中国文化和意识形态也在这漫长的长河中被滋养孕育,而中国的知识分子在其中始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都说西方国家是精英阶层统治社会,其实纵观中国历史,几乎也是精英阶层统治。直到科举考试给普通百姓一个上升的通道,给了知识分子一个读书改变命运的机会,中国前期的朝代对读书人至少从态度上是尊重的,贤明君主也频频做出礼贤下士的姿态,远的春秋战国不说,到宋朝也有不杀士大夫的传统,然而到了明代,君臣关系发生了锐利的转变。正如张老师所写,登上权力巅峰的朱元璋骨子里还存在很多小农意识,加上他年少时的种种经历,成就了他典型的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特性,所以不论是对待文化还是对待文人,一切都是巩固加强统治的手段,是冷酷的没有任何温度的,是残暴的没有任何底线的。所以明朝的臣子开始趋向于工具和奴隶,在明朝初期,大臣是丝毫没人人权和尊严可言的。如果说清朝是把官员体系彻底奴化是因为有种族因素,明朝对大臣的奴化完全是朱元璋一手而为之。虽然廷杖自古就有,但是上升到制度层面的,频繁脱掉大臣裤子打屁股在明代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这一脱一打不仅是帝王对群臣的轻贱,更把知识分子的尊严和人格给打掉了。
朱元璋为了打造一个铁桶般的万世江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将社会变得静态固化,不遗余力的去禁锢人民的思想,短期内可能并没有太大的效应,但这一做法就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经过二百多年的演化,再被被清朝统治者优化升级,民族性格中的迟钝、麻木、顺从、懦弱的成分被充分激发,而进取、革新、血性的属性愈发减少。看过《万历十五年》的都说万历年间是一个关键转折点,但我觉得这就像是旧疾沉疴,绝非一朝一夕而成,是漫漫长河中每一个统治者积水成河的结果,而在这其中,到朱元璋这一任,占有相当大的责任。
再说说朱元璋的儿子朱棣,作者在讲这一章的时候标题是权力的奥秘。一说到到朱棣,人们都习惯在前面加上纂位者这三个字。封建社会统治阶层都是一家一姓,不是能者居上的自由竞争,即使是在家族内部,也被各种条条框框礼仪规制所限。中国人向来讲究礼法,礼是大于法的,任何事物的前提是名正言顺,张老师说明成祖的篡位给明朝的读书人带来了一个两难的尴尬情景,是忠于这个于理不合的篡位者,还是忠于那个根正苗红的继承者。我们不可否认朱棣的丰功伟绩,不管是迁都修书北击匈奴还是南下西洋,不管是出于雄图大志还是尽力想要证明自己的当之无愧,乍一看这还是一部成王败寇的政治斗争,然而回头一瞥,当看到黄子澄和齐泰尽数被砍,方孝孺被诛十族的时候,看到在朱棣的流氓嘴脸暴力手段之下,那些尚存一息正义之士毫不犹豫的抛下廉耻和义愤,无条件投奔在他的旗帜之下,诚惶诚恐竭尽所能的卖着力的时候,很难衡量这对民族的正义之气造成了多少影响,至于说明朝毁于人心究竟是否在此就早已种下了因,就更是见仁见智了。
除了书中写的海瑞、魏忠贤、张献忠、吴三桂、郑成功,还有于谦、徐阶、张居正,乃至崇祯皇帝朱由检,明朝太多张明星面孔串联成一幅漫长的画卷,他们或忠或奸、或勇或懦、或大义凌然挽大厦于将倾、或为非作恶祸乱天下苍生。。。有时候看似在时代的洪流中是那么的微不足道,有时候又好像一念之间的选择就影响后世几百年。在这本书中,张宏杰老师通过把史书上那些生硬的文字有血有肉的呈现为一个个鲜活饱满的人,竭尽所能的把这些妙义昭然若揭,已然满足了读书者的趣好。
最后,世事万物其实很难用好和坏去一言以蔽之的论断,对人尤为如此。只希望自己以后在读书和做人的时候能够更客观澄明,不以感情之喜恶去对待人和事,这便是迈向成熟之道了。

  • 《大明王朝1566(全集)》_精选读后感_500字
  • 《大明王朝1566(全集)》_精选读后感_500字
  • 《大明王朝1566(全集)》_读后感_700字
  • 《大明王朝1566(全集)》_读后感_200字
  • 《大明王朝1566(全集)》_读后感_500字
  • 《大明王朝1566(全集)》读后感_1000字
  • 《大明王朝1566(全集)》读后感_700字
  • 《大明王朝1566(全集)》读后感_900字
  • 《大明王朝1566(全集)》读后感_800字
  • 《大明王朝1566(全集)》读后感_1100字
  •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