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纱》读后感_1000字
《面纱》读后感1000字
毛姆的书是英文作品中阅读者最多的,这与他写作风格有关?不懂写作艺术与文学意向、隐喻的人,也可以从他擅长的曲折的故事情节中看到人性的卑劣、虚伪、光明和伟大;将文学作为艺术来欣赏的人,又会领略到他力透纸背的笔力、赋予韵律的遣词造句、错落有致的精致构思……。一个擅长讲故事又擅长组织文字、构造意境的人,使故事情节和文学的艺术手法完美融合,让我们在感受人物和故事的动人之时也领略到文字之美。这本书虽不是他最有名的作品,但却有它独特的精致和美感。
但更让我震撼的是,无法想象一个人是怎样把一个虚拟人物的心理写的如此饱满。我一向认为理解他人、感同身受是不可能的,人天性会掩饰。可能作者以自己的情感为源而投射到自己虚拟的人物中。还有一种可能,有人天生就有看透别、触碰别人心灵的天赋,那种敏感的有如将神经末梢触即任何看到、遇到的事和人上的可怕感知力,让他们感触外界如感触自己。毛姆也许就有这种天赋。当我看到她描写凯蒂的种种心理:出轨时那种自我辩解的心理状态、不辩虚浮的欲望和真挚爱情时那种豁出一切的冲动、被内心的理性和潜在欲望撕扯时的羞愧和无望……我觉得毛姆就是将感觉末梢搭在一切人类身上的人。这种人敏感,注定要痛苦吧。
毛姆的小说有个特点,题目往往不会出现在文中,却又无时无刻不覆盖整个小说。面纱?就是掩盖真实自我而像外界展示的东西。这面纱可以是凯蒂母亲的强势影响,将爱慕虚荣和贪图享乐覆盖在女儿的原本性格之上;可以是沃尔夫厌恶世俗浅薄而拒绝与之直面选择戴上的面纱;可以是查理.汤森为了谋求仕途、满足虚荣的欲望而戴上的虚伪的面纱;也有凯蒂的父亲为了社会赋予个人的家庭责任而隐忍戴上的面纱……
人在与人交往时难免不戴上面纱,保护自己也抵御别人。只有把自己全身心奉献的修女们,她们活得天真、尊贵,没有戴着面纱而活。这就是凯蒂和她们的不同,这就是她永远被关在她们精神乐园之外的原因。
毛姆是来过中国的,而本书以英国殖民地香港为背景,里面有作者对于东方风土人情和对中国人的描写:他笔下的中国人面目模糊,却让你感受到一个群体的苦难、坚韧,他用中国大写意的手法挥洒出一个灰蒙蒙的中国人群体构造的背景,而独细细写了一个追求爱情放弃一切的中国女人,这个女人是刺目在背景中的鲜艳夺目的存在———色彩艳丽、情感激烈、精神世界幽深莫测,这是西方油画的精髓。他的笔力太惊人!构造的意象太丰富!。
总之,领略英文世界文学之美,不能错过威廉.萨默塞特.毛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