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全集)》读后感_800字
《大明王朝1566(全集)》读后感800字
本书人物性格与才情刻画入木三分,情节推动逻辑严密,非常值得一读。
严嵩年老势微,只偶尔迸发出威严与凌厉,想他一朝宰辅,年老后却被自己的儿子逼上了绝路,不免让人唏嘘;严世藩聪明伶俐且又出身相门,自然自大狂妄,目中无人,免不了走向毁灭;
胡宗宪则真不谓一方国士,夹在严党的盘剥和为民请愿之间,又有清流派的推波助澜,他可谓是第一难做之人。清流派认为他是严党的人,严世藩却又认定他已被裕王收买,真是每天心神矫悴,却又无处诉苦。但他一直坚持自己的原则,不忘严阁老的栽培之恩,替严世藩料理残局堵窟窿,又不忘民生百姓,处处为百姓着想。在严党即将倾覆之际,在师生情谊与天下苍生之间,他最终选择了违逆师恩,一举清除倭寇,为大明的东南争取到了短暂的和平。
与胡宗宪相比的是另一个人是胡贞吉。胡宗宪可以说是奉行理学儒学至极的忠臣,胡贞吉便是一个对理学阳奉阴违的权臣。胡贞吉虽说师从徐阶,拜于裕王门下,被称为江南第一大儒,但他自始至终追求的只有权力。在淳安受了大灾,百姓生灵涂炭之时,他还想着收缴生丝为朝廷献媚;即使是在殿上与皇上对奏的那番慷慨激昂,为国为民,也不过是怕皇上一怒之下降罪于群臣使他也受到责罚,说到底就是为了脱罪而已。他确实是个人才,但却追权逐利,这样的人才更可怕,是伪装的最好的蛀虫。
还有那掌管着大明天下的皇上,虽自诩效仿汉文帝无为而治,却没有学到无为而治的精髓:让百姓修养生息才能国泰民安。反而大修土木,劳民伤财,官吏趁机层层盘剥,最终将大明一步步拖向衰亡。君者,源也。所谓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大明的气数在嘉靖身上就已绝了大半了。
还有海瑞,李时珍,沈一石,杨金水,吕芳,陈洪等人物也是刻画的立体生动,入木三分,作者的功力可见一斑。
还有文章最后高翰文与芸娘接手了朝廷的棉布生意,徐家从中抽成,这与严党和织造局又有何异,不免让人感叹天道轮回。虽然朝廷换了,群臣也换了,但不变的是官贪民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