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思考,快与慢》读后感_1000字

2019-10-06 06:56:13 读后感

《思考,快与慢》读后感1000字

读完丹尼尔·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真的是痛并快乐着。人,究竟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人是理性的自利人。而在这本书中,丹尼尔·卡尼曼通过各种生活实验揭示出人们思考、判断、推理和决策过程的各种非理性现象,并分析其背后的原理、效应、定律、偏见、错觉。这些现象及其背后的原理几乎给我带来了一场认知上的地震。
丹尼尔·卡尼曼经过多年的实验和观察发现,人类的大脑有快与慢两套系统:无意识的“系统1”依赖情感、记忆和经验迅速作出判断;有意识的“系统2”通过调动注意力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理性的系统2很懒惰,人们经常直接采纳系统1的直觉型判断结果。不过这也可被看作是另一种节约时间和成本的理性,因为时间是稀缺的、精力是有限的。
丹尼尔·卡尼曼在书中揭示了多种理性偏差,如可得性偏见、锚定效应、光环效应、小数定律、效用层叠、少即是多悖论、因果性解释、均值回归、后见之明、有效性错觉、风险决策、损失厌恶、禀赋效应、框架效应、体验效用、峰终效应……无法消化书中列举的所有理性偏差,只能凭感觉挑选几个印象较为深刻的认知偏差来做笔记了。
锚定效应(Anchoring Effect)
人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先利用某个参照点/锚(Anchor)来降低模糊性,然后通过心理调整得出结论的一种判断偏差。也就是说,人们在决策时会过度偏重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称为锚点),即使这个信息与决策明显无关。锚定效应是一种极为顽固的非理性认知偏差。即使我们了解锚定效应再多的事实,也不可避免地被它影响。
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
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做决策,人们并非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理性人”那样行事,而是更符合“前景理论”。“前景理论”有三个基本特征:(a)人们面对收益时规避风险,面对损失时偏爱风险。(b)人们对损失比对收益更敏感,损失产生的痛苦远大于等量收益获得的快乐。(c)人不仅看重财富的绝对量,更看重财富的变化量。由此可知:(a)在得失均可能的情况下,损失厌恶原则会产生极力规避风险的选择。(b)肯定损失和有可能损失更多的选择中,降低敏感度会引发冒险之举。
禀赋效应(Endowment Effect)
一个人一旦拥有某项物品,那么他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价要比未拥有之前大大增加。敝帚为什么会自珍?人们为什么会很难“断舍离”?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就在于此。
本书内容精辟,深刻地洞见了人类理性的缺陷,警醒我们理性地认知自己的思考和决策,值得反复阅读。

  • 《远见》_读后感_1000字
  • 《乳房健康手册:美国医学院科学防癌完全指南》_精选读
  • 《人间采蜜记:李银河自传》_精选读后感_1000字
  • 《依恋:为什么我们爱得如此卑微》_读后感_1000字
  • 《骆驼祥子》_精选读后感_1000字
  • 《飘(世界文学名著典藏)》_读后感_1000字
  • 《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和平勇士之道(珍藏版)》_读后
  • 《亮剑(电视剧《亮剑》原著)》_精选读后感_1000字
  • 《三毛典藏全集(共14部)》_精选读后感_1000字
  • 《今日简史:人类命运大议题》_读后感_1000字
  •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