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电影《芳华》原著)》读后感_1000字
《芳华(电影《芳华》原著)》读后感1000字
说说电影和原著
最好结合原著书看
电影虽然有所突破,但是还是离现实或者说原著较远
电影表现了一代人的青逝去的遗憾,也部分展现了文革风气和中越自卫反击战和改革开放后,的这三个东西的灰色和敏感面
而小说原著展现更加透彻和细致(电影审查尺度比小说更严厉,电影和谐而美化了现实)
小说原著的重点除了以上说的“时代遗憾”,更在心理学上对于时代之下对人性的扭曲作了细致描述,这个是小说原著的重点
芳华描写的男女主人公都是15-20岁的小孩(有点像红楼梦),但是电影选角还是偏大
所以作品表现的其实是一种“小孩的错误”,也可以说认知的错误,这种认知错误其实是整个时代的认知错误,包括电影中的老一辈对于整个政治的理解裹挟在时代洪流中,更对年轻一辈的教育不可避免的缺失,年轻一辈也在缺乏人生教导下,犯下了情感婚姻,人生事业等所有的“错误”,书中没有一个在情感上和事业上是完美甚至都不好,然后一辈子都过去了
在我看来这些错误和遗憾,幼稚而可惜,都可以通过“认知学习”来弥补,或者有个高人或者长辈来指导,避免这些人生痛苦和遗憾。
电影和小说其实改动较大,除了大框架没改,几乎所有小点都改动,而且在所谓我认为的重点的地方敏感点,多有删减和隐晦
所以,看过小说就知道,还是看小说比较可以学习到真实现实一点,但是两者都看的话,两相比较,还是可以被我们学习和领悟到一些“不可说言说”的学问。
电影也对每个人的人性的丑恶美化和隐藏了
比如郝淑文抢了在纯洁书信室友的暧昧男方,直接上床乱搞,这个在电影里没有,电影郝淑文更正义
书中郝淑文对好人刘峰被批判时,算是不得已的也要对其落井下石,这个电影里也没有,甚至连整个批斗刘峰都没有(这点表现全体人性的恶)
书中女主随便嫁了个其他男人,最后很快这个男人战斗牺牲,但是电影为了表现女主纯洁美好,就没写,以让最后其跟男主在一起,其实书中最后是在一起,但是没同床。其他女主也嫁了很多次的都有,各种不堪原因,但是电影都没写
电影里有复原晚宴煽情说,文工团就是家,其实书里根本没有这段
书中,改革开放后,刘峰各种颠婆,有跟一个妓女有故事,电影中一点都没有
书中,中越自卫反击战相当残酷,第一天两千年轻士兵操场上集合上战场,第二天两千尸体操场上,电影里弱化表现
等等等等
很多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