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字杀人》读后感_1000字
《十一字杀人》读后感1000字
2017.09.01
九月的第一本书
「来自于无人岛的满满杀意」
九月的第一天,又空虚到看完了一本书。五百多页的书,看了一个半小时,前一小时内心满满全是吐槽,甚至有一种要打两星的冲动。好在结尾一章和译者的话让我稍微有了一些改观,最终确定了这个评分,也稍稍让我感觉我不是在虚度光阴。
本书于1987年问世,距离东野圭吾因«放学后»成功获得第31届江户川乱步奖而正式出道也仅仅过去了两年。这可以说是一本东野圭吾非常早期的作品,因此不足之处和闪光点一样非常明显。
剧情开始于一名男子的死亡,身为男子女友的女主人公在伤心之余决心追查。这可以说一个推理小说常规的套路,本来没有什么值得诟病的地方。但是,东叔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把全部的推理过程都交给主角完成,彻底的弱化了警察的作用,给人留下了一种日本警察在面对案件时冷眼旁观,极度无能的感觉。如果是一般盗窃案件还可以理解,但毕竟是连续的三起杀人事件,这样的构思就不太符合常理了。
同时,由于所有的剧情都需要女主角去推动,就导致女主角很多时候的行为都显得很莽撞,放在恐怖片里就是最最作死的那种节奏。因此,个人感觉在人物塑造方面本书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如果只看上面两个缺点,即使是面对偶像东野圭吾的作品,我也是一定会毫不留情的打出两星评分的。但是,杀人事件的真相以及人性的善恶交融这两点还是给了我很多触动。
什么是善良?
什么又是罪恶?
就像翻译所说的一样,见死不救的人好像应该受到道德的谴责,但事实上,并不是每个人都拥有面对狂暴的大海能够奋身一跃、舍身救人的勇气的。
伸出援手固然善良,但是如果这双手之所以拉你一把是为了获取回报呢?
已经过了看动画片的年纪,我们再也无法轻而易举的分辨出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因为,没有彻彻底底的好人也没有彻彻底底的坏人了。人人都是普通人,我们有良知,我们也有欲望,一点都不矛盾。
于我拙见,在面对需要帮助的人的时候,如果帮了,那是值得称赞的行为。但是如果没有帮助,那也是一种选择。
没有人可以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质问他人,哪怕帮助的行为是善意的,但是若你因此开始质问他人,那就是一种恶意。出于这样的考虑,在这本书里,我觉得没有什么人是值得同情或是需要批判的,大家不过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作出选择罢了。
最后~
个人感觉本书最后的译者手记真的写得很好,很多观点都一针见血。看完书后一定不要错过这一部分内容,不然就太太太太太可惜了(・ω・)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