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三万里》读后感_1000字
《非洲三万里》读后感1000字
Ce qui rend la vie magnifique, c'est d'avoir le courage de se quitter quand on est vieux.- Nathacha Appanah 《la noce d'Anna》
从知道自己要前往非洲之前开始看这本书,历时三个月断断续续看完了这本书。可以说这本书并不是我想象中的游记,没有我期待中的粗犷豪放的非洲各国风景,没有各个国家有趣少见的故事和风土人情,甚至连我所在的国家都并没有提及只字片语。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一本还算不错的人文书籍。
旅行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不同的意义,而作者为我们提供了旅行的另一种打开方式。初读时扑面而来的是历史地理社会人文甚至些微的生物医学,让人一下变得措手不及,毕竟对于一本游记来说,这样丰富的内涵是不多见的,然而在非洲这片广袤的大地上,这样的科普知识是需要的,因为我们对这片土地的了解真的是太少了。这样的旅行,在过程开始前做足功课,充分了解每一个地点的背景和知识,在亲身经历时才会有最大程度的体验,才会充分感受到这个地方的魅力。
“当我走过的路渐渐漫远,当我双眸注视过的东西渐渐繁多,当我闻过的气味渐渐五花八门,我就不由自主地变得宽容起来,接纳世界的不同与丰富。”这是令我十分赞同的旅行的意义,我所到达的地方,我所走过的路,遇到的人,吃过的食物,看到过的风景都会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而这些部分会让我变得更容易接纳各种不同。这也是为什么除却客观因素外自己想来到这片看似危险看似荒芜的热土的原因。阿非利加洲-阳光灼热的地方,而不知不觉我在这里阳光的洗礼下已度过三个月,看过清晨袅袅的炊烟升起,用新鲜的汗水来迎接每一天的到来,被蚊子咬的满腿伤痕累累,去湖边吹过扑面而来的清新的风,走过拥挤不堪的街道,吃过非洲特色的餐食,学习用当地语言微笑着对每一个人问好,看过南半球特有的南十字星座,也吃过最甜最大的热带水果。这一切都让我对非洲的印象愈加饱满,而这本书中的一字一句让这样的认知结构一步步扩大,这片土地不再是印象中的贫瘠破败粗犷危险,而是真真切切鲜活的存在。经历的越多,越让人对生活知足,对生活宽容。
作者在花甲之年依然对生活充满希望,依然对未知充满好奇,并有勇气去探索和接纳,这样的生活态度也是让人佩服的。虽然书中大量笔墨着重于几个非洲国家,描写也略显凌乱,日记账式的描写让人觉得冗长,主观感情和固有思维模式让人对一些论断不敢苟同,但瑕不掩瑜,这本书带来的远不止书中对这趟非洲旅行的描写,一本书让人和作者一起走过了非洲三万里,也拥有了对旅行的新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