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潘金莲(范冰冰主演)》读后感_1000字
《我不是潘金莲(范冰冰主演)》读后感1000字
讽刺入骨。这世上的男欢女爱,谁能道一言天地长久?这世上的为官为政,谁敢摸着良心说我无愧?这世上的小民贫客,谁不是饱经忧患,满腔委屈?
李雪莲告了二十年状,政府上上下下鸡飞狗跳,自己也从风华到了半老,为她得不偿失的半生不平,却也被她天不怕地不怕,只为翻转黑白的勇气折服。
好不容易想开了,愿意放手了,却被那帮伪善如惊弓之鸟的政府官员再一次催逼。好不容易以为半生郁结后,有年少时爱过自己的人来,重筑余生,缠绵失身后,却发现是一场不折不扣的阴谋。
行了几千里路,长年的斗智斗勇令李雪莲在路上分外小心,却拖垮了身体。好不容易到了北京,却迎来一个晴天霹雳般的消息,假离婚的另一个当事人突然离世。李雪莲哭了,哭得惊天动地,哭到不省人事。她觉得二十年的恨在那一刻全部化空,留下的只是无穷的羞。
于是,李雪莲想到了死,却在上吊时被人一句话逗笑。最后她到底是死是活,我们无从得知。
读这样的文字,是血中带泪的,是那种钝刀剌出来的疼,不痛快,满是郁结,像主人公耗在告状里的半生。
造成李雪莲后半生都处在兵荒马乱中的原因,有三个。
一是她的前夫。男人假戏真做,停妻又娶,弃孕中发妻于不顾。如果那时候李雪莲去找他,他不是当着众人面死不承认自己有错,又说出一句\\你是潘金莲\\这样的话,也不至于造成主人公后半生的悲剧。
女人之所以纠缠不休,不过是想求一句\\我错了\\,之后她会放你海阔天高,任你鸟飞鱼跃。
二是牵涉其中的一系列掌权者。李雪莲找人告状,从底层一步步找到北京,闯进人民大会堂。如果最初法院的判决不是明似公允,暗为逃避,如果没有法院委员和院长骂出“刁民”、“滚”,如果没有县长的虚与委蛇,没有市长的下令“弄走”以至李雪莲被关押一周,那么不至于弄到无法收拾。最后他们被李雪莲吓怕,人人谄媚,送东西请吃饭,却从来没人真正了解过主人公的真实目的,\\堵\\不如\\疏\\的道理,他们没有一个人懂。后来,终于有人看透,却在李雪莲以为的爱慕中掺杂进权谋、阴暗,她心中刚刚平缓的“气”被再度激起,且来得更为猛烈。
三是李雪莲自己。俗话说得好,不蒸馒头争口气。李雪莲的这口气争得太久,耗得太长,反而折累了自己。半生蹉跎,不了了之,“假”的还是“真”的,“李雪莲”还是“潘金莲”。
如果有人温情以待,那人原本该是同床而眠的前夫,该是为民做主的官员,该是费心拉扯的女儿……
小说毕竟是小说,讽刺现实才是真正目的,我以为,是淋漓尽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