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黄河之旅读后感1000字(3)篇

2018-05-08 04:31:05 读后感
黄河之旅
作者:比尔·波特
继《空谷幽兰》《禅的行囊》之后中国文化之旅再掀高潮。著名汉学家比尔·波特诚意之作《黄河之旅》最新修订版全球首发,从“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黄河流域风土人情、历史传说、古今变迁的全记录,穿越时空与历史名人面对面走过23座城市,探寻黄河之魂,以不一样的视角感受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沧海桑田。
黄河之旅读后感1000字 第(1)篇

继造访中国隐士之行、追寻禅宗起源之行之后,这是波特的第三次旅行――黄河之行。禅的行囊是我读的波特的第一本书,读完第一章的时候我就立刻喜欢上这位深谙中国传统文化的美版徐霞客。当时我还跟朋友说,天啊为什么老外写的中国传统文化我反而比较喜欢呢,朋友答我,因为中国人比较害羞... ...是的中国大多笔者都是文邹邹的写的东西都很隐喻,我更喜欢波特这种直白洒脱却又词藻柔美时不时的注入一丝温馨之情,这种文风笔下的世界是令人神往的。从字里行间跟着波特一起旅行的这“三趟”以来,不知是翻译的原因,还是因为游记是沉淀了一番年月后写的,在读空谷幽兰和禅的行囊的时候,我总是有那种叙事错乱脉络不清的感觉(当然也许是鄙人的一些粗见),尤其是空谷幽兰尤为严重。我看了很多书评,大多都道黄河之行不如前两篇来的妙,但我不这么认为。黄河之旅在我看来却是在叙事上更有徐徐道来条理清晰的韵味,总之通篇看的我有种酣畅淋漓一气呵成的感觉,并且它是回味无穷的。文中的末尾两章写的藏区的部分,让我印象深刻,天外有天山外有山,我们大多人都是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待着,当你有一天有机会能感受到那种苍穹之下广袤无垠,我想那时候的我们会是多么的。。。。。。(这种感觉还是到我体会的到的那天再说罢)


今年有个小目标就是读完比尔波特的所有作品,现在已经是第三本读完了,加油吧[耶][耶]

黄河之旅读后感1000字 第(2)篇

       中华民族摇篮是什么?大部分人都会说是黄河。可是多少人了解黄河?又有谁曾想去了解过她?

       比尔.波特,用他坚定的脚步,一个人逆流而上,找寻黄河的源头,体验历史的沉淀。两个多月,行程五千公里,完成了历史的追忆和溯源,令人敬佩,也多少有些惭愧。看这本书,会唤起一种背包溯流的冲动。

        这本书里介绍了沿河的历史遗迹、重要历史事件、人物等,以黄河为线索,串起了中华文明的传承。对于熟悉地理、追忆历史,是个很好的饭后读物。

       比尔汉学知识渊博,语言略带幽默,比中国人还中国人,读起来很轻松,也很感触。值得推荐。

       比尔的黄河之旅是1991年春开始的,那时的中国刚刚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百废待兴,旅游业还未兴起。书中比尔经常感叹的一个人的旅店、一个人的浏览,已经是昨日黄花,一去不返了。现在的中国,百花争鸣,想要找个安静的旅途还真是不容易。只是,旅游不是旅行,还是向比尔学习,做文化之旅,这样更有感觉,更有味道。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希望中华的历史源远流长,希望中华的文化更上一层楼。

黄河之旅读后感1000字 第(3)篇

算是一口气读完了比尔的五本书,跟随老比尔游历了大半中国,身不能至,心实向往之。一个外国人凭着对中国文化的热爱,躬身力行,探寻黄河,诗歌,禅宗,隐士,民族,丝绸之路等这些何以中国的有机组成部分,令人佩服不已。比尔给我的感受有二:n其一,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在路上,需要带上的不能只是眼睛和手机,更需要头脑和思考。毫无疑问比尔是做好了功课的,很多关于我们国家的故事都是我们所不知道的,而是跟随比尔导游的行踪,娓娓道来,所见所闻,陌生,熟悉,亲切。其二,比尔的书虽然有流水账之嫌,却也不乏写实之可贵以及不时的幽默句子。对比国人的旅游怀古文章中排比华丽的词语堆藻和感慨,比尔的文字朴实清淡,让人口味一新。不知老比尔近况如何?,愿好!n

  • 《远见》_读后感_1000字
  • 《乳房健康手册:美国医学院科学防癌完全指南》_精选读
  • 《人间采蜜记:李银河自传》_精选读后感_1000字
  • 《依恋:为什么我们爱得如此卑微》_读后感_1000字
  • 《骆驼祥子》_精选读后感_1000字
  • 《飘(世界文学名著典藏)》_读后感_1000字
  • 《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和平勇士之道(珍藏版)》_读后
  • 《亮剑(电视剧《亮剑》原著)》_精选读后感_1000字
  • 《三毛典藏全集(共14部)》_精选读后感_1000字
  • 《今日简史:人类命运大议题》_读后感_1000字
  •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