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沉默的大多数(最新修订插图典藏版)读后感1000字(3)篇

2018-04-29 22:25:00 读后感
沉默的大多数(最新修订插图典藏版)
作者:王小波
从话语中,你很少能学到人性,从沉默中却能。李银河、柴静、冯唐力荐。《沉默的大多数》为王小波杂文随笔作品精选集。其中包括思想文化方面的文章,对日常生活、社会现象的评点,以及创作文论与少量书评。书中内容涉及广泛,有社会道德伦理、科学与邪道、女权主义、性问题,等等。完整地表现出王小波的良知、智慧和文明教养,闪耀着理性的光芒。文章深刻、聪明、恳切、有趣,提供了人们本该具有、却又因种种原因忘却了的本能,比如独立的思想、自由的意志,不仅唤醒了时代下许多沉默的知识分子,更使得许多普通人重新审视自己的位置。
沉默的大多数(最新修订插图典藏版)读后感1000字 第(1)篇

四星半,必须用正确的姿势才可以阅读王小波。

王小波是一个让人难以参详的复杂人物,他一半疯魔,一半圣佛。不喜欢他的人,会觉得他满嘴乱语,喜欢他的人就会觉得他睿智无双。

他的文风尖酸泼辣,就像川菜,看着红辣致命,嚼着酥酥麻麻,回味一下还能感到一丝香甜,而且很可能不是辣了舌头就是辣了屁股,更可怕的是,就算是辣的胃疼,下次还想吃,上瘾!

但是,有几类人,我不推荐读王小波。

1、没有过社会经验的人。

2、对文革毫无兴趣的人。

3、不爱抬杠的人。

因为他最喜欢用的行文方式就是反讽、自嘲、黑色幽默。太过单纯善良可能会被他的文字吓跑,不爱抬杠就可能被他的思路带偏。

作为一名油腻的趋近于中年的,侥幸研究过文革历史的,又杠精的我,看到王小波的文章就好像王八看绿豆——对上眼儿了。

大概10年前,第一次看王小波的杂文集,名曰:《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当时就被这篇文章的黑色幽默深深地吸引住了。不过还是太年轻,很多文章看的不知所云,总觉得此厮有些偏激。

现在经历了多年的吊锤,再次阅读王小波,感觉就像打开了任督二脉一般清爽。


他经历了文革,上山下乡;

但他没像大多数经历了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一样伤春悲秋,而是嬉笑怒骂,唠着唠着就把该嘲讽的嘲讽了,该痛斥的痛斥了。


他恢复高考后自学考进了大学,精通理科却独爱写文;

所以他有着理科生的严谨求知和文科生的文采风流。他追求真理与科学,厌恶孔孟之道,程朱理学。

他并非反感孔孟程朱其人,只是反感那些直到现在还拿这些理论作为最高意识形态说事的后人。


他出国深造顺便环游了小半个世界,老婆李银河是知名的社会学家,专攻两性健康和同性研究。外甥姚勇是“水木年华”成员,并在退团后制作了热门游戏“QQ炫舞”

所以他的涉猎极广,对待任何非社会主流的问题都能从辩证的角度分析,鞭辟入里,没有偏见,用科学论证辩驳的你哑口无言。


他二十年前就接触到了VR领域的知识,用来写作的电脑软件是自己编的,这点着实令我这个IT狗汗颜…

他是一个时髦的,具有前瞻性的知识分子,很多观点,在二十年后的今天都不过时。

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但是很多底子里的根性,却并未跟上时代的脚步。

不过,社会的发展总是在螺旋向前的。可惜他英年早逝,若还活着,想必也会对如今的中国感到些许欣慰吧。


王小波的小说我是看不进去的。

就拿最为人知的那部小说《黄金时代》来说,我都是当小黄书来看的……捂脸……

不过他的杂文真的会发人深省,有时候读着读着会不自然的笑出来,感叹一下这真是一个妙人。

用王小波自己的话来说:”杂文没什么了不起的,无非就是讲道理嘛”。

私以为这大概是人这一生中最难掌握的才能之一吧。

就像《芭芭拉少校》里,安德谢夫感慨的那样:“明辨是非!这可是考倒一切哲学家、难坏一切律师、搞昏一切商人、毁灭大多艺术家的一项才能啊!”

沉默的大多数(最新修订插图典藏版)读后感1000字 第(2)篇

特别喜欢爱你就像爱生命里的王小波,沉浸爱河的小波就像个孩子,一直为那样诚挚浓烈的情感感动不已。而在阅读这本杂文集——沉默的大多数过程中,总是不经意的被他逗乐,明明有那样多的无奈,但经他说出总觉得没那么苦了,这种黑色幽默,比一个劲卖惨高明多了。看似信马由缰的文字,其实却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我喜欢他的独特的思维方式,还有他主张的有趣,有趣不是胡思乱想,有趣是需要有道理且新奇。他就是一个有趣且有智慧的人,他的智慧让我为之倾倒,虽然他不在乎,让我更佩服的是他还那样的多才,让同学过计算机行业的我情何以堪,不过不要紧了,我不是他,参差多态,才会丰富多彩嘛。

罗素提出的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这句话在这本杂文集里出现过很多很多次。看起来是很有道理的,但是参差多态总会有很多相对面,这个时候对处于反面的那一方来说,还是幸福的吗?对于个体而言,参差多态让你的人生更加丰富;对于社会这个整体而言,每个不一样的个体让整个社会多姿多彩,但这个时候对于个体也许就只是构成社会丰富性的一颗棋子罢了,于他自己也许就不是这样了。所以,这句话我虽很喜欢,但是先持个保留意见吧。

文化大革命那段非人时期,很多人都曾迷失过,看过很多的回忆文字,那个时候出现了很多现在看来很不可思议的事,一夕之间面目全非,没有经历过总是难以理解。但是不管什么时候,就像他说的,话语虽教给我们很多,但善恶还是可以自明,做让你心底会产生温暖的事,任何时候。

前段时间刚看过人类简史,我很怀疑它的作者尤瓦尔喝啦利也是王小波的忠实读者,那本书里有很多的观点都很有小波的味道。例如,他说的人类从狩猎采集社会走向农业社会其实并没有让人类过的更幸福,只是整个人类社会看起来进步了而已,这一点小波在椰子树与平等里就提到过。

同性恋,对我们来说,仍是处于社会边缘的一个存在,对曾经的我来说也觉得不可思议,然后会嗤之以鼻。但是小波就不这样想,现在的我也很认同,这只是一种生理上的不同而已,为什么就该忍受众人的侧目而视,也许他的亲人因为不理解而受到伤害,但外人有什么资格指指点点,明明跟你半毛钱关系都没有的事。奇葩说里的姜思达在第一季奇葩来了就宣布出柜,当时只觉得他勇气可嘉,现在看着他在这个舞台光芒四射,看他辩论就是一种享受,至于他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那都没你的份,你想那么多干啥呢,少操一点闲心。

这本书我要超五星推荐,好看的外表很重要,但是智慧的大脑才是最最迷人的!

沉默的大多数(最新修订插图典藏版)读后感1000字 第(3)篇

不要说好坏,要说有味道。屎尿味,心酸味,次幸福与幸福的悲悯味…n其中韵味自己寻味而感吧~举几个书中栗子,大家品品:n极端体验,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写道:唐朝有位秀才先生,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因慕李太白为人,自起名为李赤。发现他又倒栽进了粪桶里。这回和上回不同,拖出来一看,他已经没气了。李赤先生的极端体验就到此结束——一玩就把自己玩死了。“二战”期间,有一位美国将军深入敌后,不幸被敌人堵在了地窖里,敌人在头上翻箱倒柜,他的一位随行人员却咳嗽起来。将军给了随从一块口香糖让他嚼,以此来压制咳嗽。但是该随从嚼了一会儿,又伸手来要,理由是:这一块太没味道。将军说:没味道不奇怪,我给你之前已经嚼了两个钟头了!我举这个例子是要说明,四书五经再好,也不能几千年地念;正如口香糖再好吃,也不能换着人地嚼。据说,人脖子上有一道纹路,旧时刽子手砍人,就从这里下刀,可以干净利索地切下脑袋。出于职业习惯,刽子手遇到不认识的人,就要打量他脖子上的纹,想象这个活怎么来做;而被打量的人总是觉得不舒服。我认为,对于敬业的刽子手,提倡出门时戴个墨镜是恰当的,但这已是题外之语。想象几个刽子手在一起互相打量,虽然是很有趣的图景,但不大可能发生,因为谢天谢地,干这行的人绝不会有这么多。在第一个阶段,你听到的是音乐,看到的是舞蹈——简言之,你是在欣赏艺术。在第二个阶段,你听到一些声音,看到一些物体在移动,觉察到了一个熟悉的物理过程。在第三个阶段,你已经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最终体会到芭蕾舞和世间一切事物一样,不过是物质存在的形式而已。王小波的黑色幽默,有人说他是个痞子哲人,我倒觉得先生晓大义,明是非。

  • 《远见》_读后感_1000字
  • 《乳房健康手册:美国医学院科学防癌完全指南》_精选读
  • 《人间采蜜记:李银河自传》_精选读后感_1000字
  • 《依恋:为什么我们爱得如此卑微》_读后感_1000字
  • 《骆驼祥子》_精选读后感_1000字
  • 《飘(世界文学名著典藏)》_读后感_1000字
  • 《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和平勇士之道(珍藏版)》_读后
  • 《亮剑(电视剧《亮剑》原著)》_精选读后感_1000字
  • 《三毛典藏全集(共14部)》_精选读后感_1000字
  • 《今日简史:人类命运大议题》_读后感_1000字
  •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