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传:名著珍藏版(插图本)读后感1000字(3)篇

断断续续看了一两个月,建国前的部分读来手不释卷,了解了主席从家乡韶山冲是如何在前期通过读书武装自己,一步步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锻造自己的政治理念以及政治理想的早期主张和倾向性。从最开始将国家民族的未来寄希望于某几个人,到后来认定了共产主义,这不是简单的选择题。(可能对最初的几个党员来说就是简单选择题,估计他们自己也想不到,这个建立仅28年的政党,就能夺取政权,成为这个国家的唯一执政党。从一大召开,相约建党的”南陈北李”都没有参加一大就可见一斑。)对毛来说,他的一生就是不断抗争,不断斗争的一生,从在韶山冲反抗父亲的父权主义,到在长沙的学校中对质疑自己观点的老师,同学的挥拳相向,到在江西领导工人运动,再到瑞金时靠边站以及延安时期的整顿三风,还有建国后的阶级斗争为纲,他的一生无不贯穿着”与天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的写照。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这种斗争是必要的。对一辈子仅去过一次苏联的毛来说,对于世界格局及社会发展的判断,肯定与出过国的周恩来,邓小平,陈毅等人有不一样之处,对于国家的发展有着自己的看法。不能简单的以对错论之,也不应该简单的三七开,毛是个复杂的人,尤其是作为一个新中国的缔造者,他的身上有太多太多无法准确判断和理解的东西。任何人对他的评价都不可能完全准确,只能是相对接近一个真实的毛。本书印象最深的就是长征过程中为了过一座铁索桥,一批年龄不到25岁的战士,视死如归,作为先锋队强行渡桥,最后仅有寥寥几人生还。连国民党的部队都深深为之震撼,这样的事迹还有很多,抗日战争也好,解放战争也罢,总而言之,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那一辈人的牺牲换来的,希望能够铭记那一代为了新中国建立,为了自己心中信仰,为人人民解放,而付出生命的先辈。最后,本书作者其实很多地方都夹带私货,过于侧重对心理活动的描述,作为一本传记,作者应该就是陈述事实,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和议论,但是要基于事实,作出合理的判断和理解,而不是只用自己的价值观来评价或臆测某件事过某个人的动机,很容易引起读者的误解。所以,三星,不能再多了。
毛泽东传:名著珍藏版(插图本)读后感1000字 第(2)篇一个人的存在对于后世有积极影响,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那么这个人可称之为伟大,无疑毛主席是个伟大的人。
纵览全书,带给我的是一个更为平凡的毛泽东,但也带给我一个更为值得尊敬的毛主席。
他一生都是个斗士。曾如他所言,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早年与父亲斗争,中年与国民党日本帝国主义斗争,晚年与不同阶级斗争,末了与缠身的疾病斗争。
不同于其他大多数领导人,未出国留学经历,让他有机会深入中国农村,看到革命的根本力量来自于被压迫的中国农民。却也让他没看到革命成功后共产党重心应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中来。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胜利让他过分相信人意志力的能力,而忽略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大跃进”妄图以人力弥补中国与发达国家社会发展的鸿沟,“文革”臆想消灭不同阶级而实现马克思的共产主义。
他一生致力于中华民族的独立。对于苏联不卑躬屈膝,对于美国力争突围。在变幻莫测国际环境中努力寻求本民族该有的位置。
学生时期基本从不看名人传记。因为再厉害的人,在传记中也不过区区几十万字了其一生,这对于我来说太过于残忍。直到我认识到死亡是大自然伟大的发明,对于个体而言死亡意味着终结,但对于自然而言死亡意味着新的开始,新旧交替才有些现今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毛泽东传:名著珍藏版(插图本)读后感1000字 第(3)篇读这本书,让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主席了建立的伟大功业,而是被主席博览群书的事迹所震撼。
主席童年时代就熟读《水浒》《三国》;
进入长沙师范大学念书时,长沙国立图书馆的书被他读了个遍;
在北大图书馆当管理员时,北大图书馆的藏书又被他一览无余;
在那个戎马倥偬的岁月里,主席从来都是书不离手,爱不释卷;
主席一生通读《资治通鉴》几十遍的记录也让人望洋心叹!
主席之所以能成为伟人,相信书为他提供了莫大的支持。
有人说,读书读多了,最后都读迂腐了,读成了书呆子。我觉得一个最大的可能是,之所以成为书呆子,一定是因为没有博览群书的胸怀而偏安一隅所致!
多读书不是为了成为一代伟人,而是为了充实我们的精神,涤荡我们的灵魂!
真的,书中是有黄金屋的,书中是有颜如玉的,你,信?还是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