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_读后感_1000字
《草房子》_读后感1000字
童年的書
我想自己的記憶力出奇的好,除了愛看書或許也和童年有太多快樂的回憶有關。
讀書也是童年的一種快樂。我記得第一次知道這本<<草房子>>時,是初中,我從一個特別不愛看書的同學的抽屜裡看到的。記不清是拿什麼做了交換,反正他毫不猶豫的給了我這本書,只不過來不及讀完就被我擺上了書架。
記憶中的第一本書大概是媽媽給我買的<<十萬個為什麼?>>,那時認字未久,我大概花了一個月時間就看完了。當我把那本書交給母親時,她將信將疑的看著我,然後坐在老爸的車後面開始考起我這本書我到底看了多少。
哈哈,記憶中的童年,除了考書,我媽還特別愛考古詩。每天睡前坐在小床邊,媽媽總會拿本<<唐詩三百首>>讓我背。其實好多詩我都是不會背的,只是有點鬼機靈,常在媽媽不注意時把眼睛斜到那紙上。好多時候,能不能按時就寢,就看那難以察覺的一瞥。
背詩也不全然是懶的,在外公家我就特別愛背。我生也晚,直到上高中時才知外公曾是一位極有才華的先生。剛直的他遇上了那個變動的時代,離亂在外的二十年似乎耗盡了他的精力。我只記得,小時候我拿起那本<<唐詩三百首>>搖頭晃腦的背詩時,拿出一張書法老師都贊不絕口的書法作業時,他總是會笑,笑的特別開心。
不過那時的我不大理解他的笑,只知道詩背得好、字寫得好,外公總會用他那雙顫顫巍巍的手拿零花錢給我。啊,20元!對我來說簡直是天文數字。
有些在現在想來有趣的事,在當時卻不盡然是快樂的,比如因為讀書挨的揍。
初中時有了新家,有了自己的房間,每次寫完作業回到自己的臥室前,我都會從書櫃裡偷幾本書藏在床底下,等老爸老媽下樓後點開燈看。
童年的週末,老媽每次大掃除時都可以從床下捅出一堆書,不過她最多就是嘮叨幾句,床底乾淨,也省了些打掃的力氣。
最慘的是碰上武警出身的老爸,上樓總是沒有腳步聲的,每次他上樓來看我睡覺有沒有踢被子時,總會看到我拿著一本封面是牛冠華或者馮鞏的雜誌,在那津津有味的看著。
父親的動作一如他在部隊所受的訓練一樣,乾淨簡單。疾步、收書、扯碎。提上掃把,抓起我就是一通“劈裡啪啦”。
細細想來,童年最大的陰影就是爸爸的拳腳了,儘管我愛看故事書和分秒不拉的習慣也是受益於他(父親喜歡在上廁所時看<<故事會>>,然後我就有樣學樣了,所以我們家二樓衛生間的櫃子裡堆滿了<<故事會>>)。
小時候,總以為書看得完,我不會長大。外公櫃子裡的零花錢,外婆枕下的桂花香,是一直有的。
到如今,我總算知道,書是看不完的,人的時間卻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