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与刀读后感1000字(3)篇

大学时初读此书,到现在工作了好几年再重新品读,又有不同的感悟。本书是一位美国人通过他长期对日本民族的观察、研究、思考后写于二战后的,虽说它带有一定的时代印记,不能完全套用于现在日本人和日本民族身上,但却依然算是当今对日本民族最详细全面的剖析读物之一。
菊是日本皇室的象征,刀是日本武士道精神的体现。菊与刀,柔与刚,这本身就是一对矛盾体,也是始终贯穿全书的一条主线,暗示着日本民族身上蕴藏着的种种矛盾体、性格的双重性和两面性。一方面,他们自我克制、忠孝道义、保守传统、荣誉至上,同时又正因为他们细腻和敏感,一旦被嘲笑、排斥、侮辱、鄙视,他们的处理方式却是极端的,在这种耻感文化的影响下,复仇会成为一种美德,敢于复仇去夺回自己的荣誉才是被瞧得起的。所以也不难理解,在二战的背景下,日本民族的种种极端行为和战后的表现。
菊与刀读后感1000字 第(2)篇《菊与刀》,这本书正式出版于1946年,距今70年。作者在二战前后完成这本书,而且本人并未到过日本。虽然这本书存在争议,但它仍然是了解日本的代表作!n作为一个人类学家,作者虽然没有亲临日本,但她通过“亲临”日本人以及阅读日本各类文化作品的方式,在我看来,还是有说服力的。任何一个作品,都会有其本身的缺陷,这本书也不例外。但是,好的作品不在于它有多少错误,而在于它有多少值得我们汲取的营养。我们现在经常赞美或者批评日本,但也许都停留于表面。至少这本书能够让我们对日本传统文化的根源有更深的了解。就像中国的传统中“男尊女卑”,女人还要裹脚;该书中提到的日本的传统文化和习俗,我们在日本当今社会可能已经找不到痕迹或者已经有不小的变化。但这些传统却意义重大,因为它是现代文化的根源,也是我们了解现代文化唯一的最重要的途径!
菊与刀读后感1000字 第(3)篇【17】2016年读的第17本书 菊与刀 鲁思·本尼迪克特n看这种书就是不如看小说轻松,有种“死磕”的感觉。日本比于中国,有天皇的概念却无国家的概念,有财产的概念却无土地的概念;有“忠”而无“仁”,重“孝”而轻“义”;修身是为养性而非齐家,报恩报的是自己而不是他人…虽然书中的一些观点已经不适用于当代,但仍不失为是一本了解日本的入门书籍,只是书中没有写明我最感兴趣的日本在战斗力(不能和中国和俄国比,其实远逊于美德的),资源,国力对比悬殊时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历史必然性,也没有探讨日本自身的地理,人情的差异。最后,我发现要完成这样一本巨著,我钟爱的历史学和我专攻的心理学是在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我好欣慰哈哈哈。日本人变革社会的第一步就是承认侵略战争是个“错误”,是一次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