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快与慢》_读后感_1000字
《思考,快与慢》_读后感1000字
这是一本描述人的思考方式的,是描述关于原理的书籍,书中认为人的思维有两套系统:1迅捷的主观的经验的,2思考的审慎的懒惰的.系统一是主导,系统二是辅助的.由此,人区别于经济学人不是理性(一致性)的.也因此,人有一个经验自我和一个回忆自我,两者的体验并不相同.
利用这个原理,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也有很多特性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好.
系统1和系统2
系统1自动,系统2专注
系统2负责系统1不能解决的问题,也负责监视警报的出现.熟练使用系统2后,可以产生系统1类似的直觉
系统2工作时瞳孔放大,系统2的调动需要额外的注意力和消耗额外的意志力(心流除外)
系统1通过联想工作,会受到启动效应影响.
认知放松就是系统1在参与工作,所以意味着错觉也可能产生.系统1会因为习惯而引起认知放松而引起错判.系统1因为联想产生光环效应而引起错判.系统1善于判断平均问题,系统1善用启发法,会用简单的问题代替复杂的问题而直接给出答案.
常用误解
小数定理:人们用小的样本就得到结论,这违背大数法则
锚定:根据最初的结果做判断
可得性偏见,另一种小数定理
效用层叠公众让小数定理反复发生,最后引发的灾难
利用典型特征是另一种小数定理.
系统1因为取平均,所以天然违反一些直觉和概率.系统1常常忽略先验概率是存在,但事情往往都是符合统计规律的.
决策方式
后见之明是一种启动效应,其实很多事情没发生之前没有依据,所以没有效果.反而简单工具的预测比专家的更有效.
环境有规律可循,专家可以习得专家级直觉,这个才更有效.
应该更关注从外部听取建议.因为系统1更乐于给出乐观的估计
经济学角色
前景理论:1预估的标准平均点;2效用递减,更多的受益不一定带来更多的乐趣;3厌恶损失,得到时更保守,失去时更冒险
禀赋效应更多高估自己已有的东西.
不可利用市场把损失转嫁给顾客,但是转嫁给企业员工则没问题.
可能性效应和确定性效应.0%可能性带来0%的决策权重,但是1%的可能性,带了1%以上的权重,因为出现了可能性.99%的决策权重不见得达到99%,但是100%的可能性因为确定性,而导致决策权重达到100%
偏向确定性的获得=>保守;偏向可能性的获得=>冒险;偏向确定性的损失=>冒险;偏向可能性的损失=>保守.
决策权中不是理性的根据概率,而是根据系统1的唤起程度,比如丰富的细节描述.
人们更多的因为害怕后悔而做出决策.因为特意做了而遭遇损失或没得到收获都会加重后悔.
遵从框架理论:同样的事情,用不同样的方法表达,效果会不一样.对于收获,偏向确定性的,对于损失,偏向描述可能性的.
经验自我和回忆自我
峰终定律:回忆中更多的回忆起峰值和终值.
不要忽略时间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