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如此不可:顾准传》_精选读后感_1000字
《非如此不可:顾准传》_精选读后感1000字
很久不读人物传记了,但遇到这本书的瞬间,便确认一定要读。至今难忘阅读《顾准文集》时所受到的震撼,依然清晰记得前言中那句“幸好我们有顾准”,他用他的天才,撑起了那个特殊时代的学术高峰。
顾准少年家贫,十几岁便进入会计师事务所打工,十九岁便自学成才写出中国第一部银行会计大学教科书《银行会计》。他青年时期便已成为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却因为不满那个落后的时代投身革命。
顾准投身革命的道路,并没有离开他所擅长的专业,从在革命根据地开始,到解放上海,到建国后,他一直是我国财政领域的顶级专家,为新中国的建立、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所辅佐和共事过的人中可以看到陈毅、陈云、毛泽东等一连串金光闪闪的名字。
自学成为中国最优秀的财务专家并不是顾准最大的成就,在文革时期,他在近乎完全封闭的状态下,提出社会主义也需要市场经济,他在极端意识形态涌动神州之时,开始研究古希腊城邦政治,并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以匪夷所思的天纵英才来形容顾准,毫不过分。
他的学生吴敬琏指出:顾准是我国提出社会主义条件下市场经济理论的第一人。在文革时期,他便从经济学的角度撰文指出,斯大林主义的经济体制,在不久的将来会被推翻。他甚至写道: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资本主义体系中,也起了一种揭发批判、促进改良的作用。现在英国的和世界各国的历史家对于拿破仑战争时代英国的童工(《资本论》对此作了痛烈的揭露),谈到时还是情绪激越,起码也要讽刺几句。在现在的西方经济学家中,《资本论》还是一种重要的经典。不过着重的,总是它的批判部分。他说:我认为资本主义还有生命力的原因,在于他们不限制,相反还在发展批判。假如,1929年恐慌时期,那些坚持前凯恩斯的经济学说的政党,下令禁止一切异端的思想,资本主义早就完蛋了。
承受了巨大不幸的顾准何其悲哀,他又何其有幸,没有那个扭曲的时代怎能衬托出他的伟大。英雄的贝多芬在他的交响曲中写道:“一定要这样吗?非如此不可。”不屈从于人性的软弱,哪怕需要承受整个世界的重压,依然百死而不悔,依然确信真理在握,这是何等的胸襟与天才。
还记得有人评价顾准对于古希腊的研究早已过时,不值一提。殊不知,一切的科技、哲学、艺术都会过时,但那追求真理、破除蒙昧的姿态,以及自性之光中展露出来的智慧与勇气永远不会过时!
写到这里,又想起《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如果说陈寅恪是最后一代中国传统文人,那顾准就是新中国第一代中国知识分子,他们同样是我们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