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的精进:从仁心仁术到追求卓越读后感1000字(3)篇

意犹未尽地读完了阿图·葛文德的三部曲,感人至深。葛文德医生可能是文学圈里医术最高明的医生和医师中文笔最好的作者了。这样夹杂着科学数据和调研的文章同时穿插着许多故事细节的写法让整本书非常精彩深刻。
让我十分认同的是作者对通过实践经验致力于改进治疗方法的行为赞许有加。他并没有贬低或者轻视实验室科研和微观研究的意思,只是看到了实用性的、为了提高实效而做的调研的价值,并且对当今过分关注遗传学等微观科学的科研现状进行了反思。
事实上,全书一直都在反思,从医生的薪酬到医疗体制,从医患关系到医疗资源分配,并且充分地应用了流行病学和统计学的思维与技术。一名医生,如果只能看到自己手中的一个个病人,他将只能是个技术人员;当他能看到自己科室与别人的科室、甚至是整个医院各个科室的情况,他就会成为一个管理者;倘若他还能看得更远,胸怀全世界和整个学科,那么他会成为一个决策者和领军人物。葛文德医生正是这少有的最后一种。
在阅读时看到了一些读者的评论,其中不乏批判医生的言辞,往往是写在作者反思的时刻。这样的指责在新闻中在现实生活中听过太多,有点免疫了。不知道有谁是想从中找到更多中伤医生的素材而读这本书的,医患之间指责只会加深矛盾,让两者的关系甚至医学不再有改进的机会。想想葛文德医生在每一次反思之后都会提出相应的对策,他甚至亲自实践过,他的调研不为批判而是为了整个医学的进步。这格局高下立判。
这本书最后还提出了关于医生走向优秀的建议:即兴发问;不要抱怨;勤于统计;笔耕不辍;勇于求变。适用于很多岗位。共勉。
医生的精进:从仁心仁术到追求卓越读后感1000字 第(2)篇一口气读完阿图.葛文德的三部书《最好的告别》、《医生的修炼》、《医生的精进》,即是学习又是享受,被作者葛文德医生的博学多才、博爱情怀、善于创新及精湛医术、高尚医德,又不乏幽默风趣的人格魅力深深吸引。的确,医生从事的是与疾病做斗争的工作,并不是直接与基因或细胞互动,而是跟有血有肉的人打交道。正因为这样,医学才显得如此复杂多变、富有魅力。知识和技术只是医学中最简单的部分。即使掌握了高端的知识和精妙的技巧,也不一定能取得出色的治疗成果;还有很多无法量化的因素,如进取心、勤奋程度和创造力,都会对结果产生巨大的影响。任何满足于平庸现状的人提供的服务,人们都不想要。所以各行各业,尤其以拯救生命为己任的医生,更是需要终生学习与临床实践,不断创新与思考,以一颗勤奋、正直善良之心让自己的服务更上一层楼。正像作者葛文德医生不甘心一辈子只成为美国医疗机器中的一个小齿轮,他要成为“正向偏差”,于是坚持5个努力方向——即兴发问,不要抱怨,勤于统计,笔耕不辍,勇于求变。这也是值得我国医生借鉴的五个方向。最后感谢翻译把这么好的著作呈现给我们,传递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份宝贵的正能量。
医生的精进:从仁心仁术到追求卓越读后感1000字 第(3)篇我想我看书的顺序应该是反了,先看到的是最好的告别,因为精彩的内容,才又读了医生的修炼,最后才是这本。不过打乱了顺序也不坏,总体上搞清楚了写作的脉络。我们往往会说隔行如隔山,但在葛文德医生的笔下,我看到的却是心有戚戚焉。或许当我们在努力精进一点点的时候,所面临的挑战和现实都是极其相似的。当当岁月静好的齿轮没什么不好,可是如果身上背负着责任和使命,拒绝原地踏步而努力精进,也只能是唯一的选择。我以前总是不明白为什么西方医学院校对高考学生的成绩要求是变态的高。现在似乎是通透了不少,不是说高分就一定意味着高能高才,但总体出彩的比例是要高的。做一个好医生需要具备的素质太多了,头脑灵活,意志坚定,擅长沟通,会总结会反思等等等等。所以还真不是随便哪个人都能胜任的,毕竟一不小心牵扯到的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