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时代读后感1000字(3)篇

如果真的有天选之人一说,那邓公一定是派来拯救中国的。
从78年到92年退休,短短14年间,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将一个文化大革命后百废待兴,完全停摆的泱泱大国,拉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简直是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还有谁,帮助了世界上如此众多的人口脱离贫困。诺贝尔和平奖完全就是个搞笑品种,下次咱也考虑用三文鱼进口威胁他们给咱邓公一个。
邓公集众多优秀品质于一身。给我印象最深的有几点。
1.终身学习。邓公对学习强调特别多,对自己,对干部,对人民。承认的不足,带领大家,向任何国家学习他们优秀的地方。
2.实干家,不贪权恋权。没有主席的名号也没关系。92年主动退休,并说能为中国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建立任期制。修宪后的中国将走向何方,本届领导人没有沿袭邓公的思想,为未来中国的发展留下莫大的弊端。
3.识人之才。胡耀邦,赵紫阳,江泽民,李鹏,朱镕基,胡锦涛都是邓老时代选进中央的。他们都贯彻了邓老的思想。
毛泽东是一个具备雄韬伟略的战略家,同时也是一个浪漫派诗人,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非常深,包括掌权之后像极封建帝王极度善变且多疑。站在权力之巅,人很难不迷失。
政治是一件太复杂太难的事情,因为掺杂了人性。乔治奥威尔在《1984》与《动物农场》有非常有趣的描述。人治是不可行的,人非圣贤,如果毛泽东一念之差选定的是王洪文,而不是邓小平接班,中国人民现在跟朝鲜一样水深火热,必须要有健全的制度去约束权力,避免犯错或及时纠错,如果制度有问题再来更新制度。
事情不是非黑即白,即便是欧美发达国家也有很多昏政,关键是一种制度能否及时止损及纠正个人的错误,能否收回错配的权力。
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书翻译真好。原汁原味的,都看不出来是译本。有很多删节,有点遗憾。
邓小平时代读后感1000字 第(2)篇一本好书值得分享。
邓和毛的传记算是都看过了一本,连起来你大概可以看到整个20世纪中国的样子。
毛生于1893年,十几岁之前都未出过乡村。因为识字看书,开始对知识与命运有了不同感受,而后在爱国情怀下开启传奇一生,在风雨飘摇中,保住共产党,发起农村包围城市路线,历经长征险阻保住革命军事力量;抗日战争取得民心,结束国民党混乱统治,打下全国江山。
毛的建国,毛的适合80%中国人口的方针,毛的社会主义改造,统一人心,无不彰显其伟大功绩。
邓生于1904年,获得出国留学机会,留学法国苏联,与周同是国外党力量的一员,而后回国参与革命。因支持毛的农村路线导致“一落”,妻子跟了别人,获得毛的关注;后确定毛的领导力量,获得任命,抗战期间与刘伯承一起挺进大别山,解放战争后成为西南军区书记,后与周一起为国家经济工作,到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委员,是为“一起”。文革期间被划为走资派,派到江西三年,有了“二落”;文革后期,林彪叛党被重新培养任用,再次起用;四人帮觊觎权利,邓的不赞成文革与毛产生大分歧,导致“三落”;直至毛的逝世,党内发起“两个凡事”及“实践真理”的讨论,确定邓的地位,才标志毛时代的结束,邓小平时代的到来。
邓小平时代读后感1000字 第(3)篇1.家风:家风对一个人的思想及眼界真的是有很大的影响,经常说到马云、比尔盖茨啥的,包括邓小平,家庭都给了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是必要的,同样还得要走出去,看遍了衰弱繁华,经历了大起大落,才能从容应对世间的瞬息万变。2.,“政治技巧”: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伟大人物无一不是把政治技巧发挥的淋漓尽致,其实生活中何止是政治技巧,哪里不需要技巧,工作,家庭关系,你暂时不能改变,那就先学会适应,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形成蜕变。3.改革开放令人心潮澎湃,不能一直封闭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人还是要多出去走走才能知道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取其精华,取长补短。4.邓公一直说自己是人民的儿子,这么说的也是这么说的,87对仍然南下,不难看出这位老人改革迫切的决心,他的心里装的是祖国,装的是人民。希望人民的儿子能够更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