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读后感1000字(3)篇

2019-01-19 12:04:10 读后感
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
作者:陈忠实 刘亮程
没有故乡的人是不幸的,有故乡而又不幸遭遇人为的失去,这是一种双重的不幸。这些年变化的中国中很多人离开家乡,在异乡生活,我们走得很坚决,并且义无反顾……家乡越发变成了一个地理上的概念,在他乡,我们被一部分人羡慕而被另一部分人怜悯,或许我们都像《阿甘正传》中的那根羽毛,在风中飘来飘去。
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读后感1000字 第(1)篇

                   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二)

                            欣   然

      《叶落无根》是白岩松的文章,十九年前从内蒙大草原到北京读大学,他刚到北京时的记忆,这是一个让他自卑的城市,物极必反,意味着崛起!“四年后,赶上春夏之交的那场风波,北京变得暴力并且冷漠,这一年,我大学毕业”“当梦想不存在的时候,北京对我毫无意义,这个时候,草原才是安抚生命的地方”——蓝天、草原、澄澈的心。回家后又发现,“家乡的天再高,似乎也装不下一颗年轻的心”,带着梦想出发了,泪流满面离开挚爱的母亲,依恋的家。拼争过城市里结婚生子,却也越发的意识到不变的根——内蒙,哪怕是多年前拜访老乡名人时的痛哭流涕,也南诉此时的深情,“外界和家乡变得像围城一样,城里的人想出来,而城外的人却想进去,天堂还是地狱,全看你身处何方”?而后母亲来京生活,家的概念里内蒙又似乎被淡化了,忽而向母亲倾诉起,“妈妈,我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又是多么的难耐,不是忘却了家,忘却乡,忘却了家乡,而是隐藏在了内心深处,静待叶落归根。物质的存在不能化解精神的苦闷,那是难解的乡愁!满含泪水的深情表白,不妨借用艾青的语句“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爱这土地爱得深沉”!勇敢的心,炽热的情,不忘……

      《西部故事》刘亮程的,笔下所有事物都按自然的意志伸叶展枝。作者在不慌不忙中叙述着一种人类久违的自然生存。著有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风把树刮歪》等,读了后者,感受颇深,落笔写下《生命里的回想》,他虽是农村人的小生活却开启了曾半为农人的我童年的回忆,既是遥远又是陌生,既是童真童趣又有童闲童顽,既有农人的生活有自然的生存,小到烟囱大到房屋,小到蚂蚁大到风,小到儿时的顽劣大到长大后的追悔,从别人到自己,从无聊到有意味,刘亮程是在用观察的眼睛看世界,有单纯的大自然,有复杂的大社会,有自然与自然,有人与人,有社会与社会,又有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有着大自然的壮美的大,有着人类生活小户的婉约的小,一切笔墨看似简单实则难。

       其作品看似简单实则繁复,作品平凡的世界里见到哲思,虽不及别人文章的华美,却有着耐人寻味的质朴,堪为返璞归真之佳作!

       这篇《西部故事》风格仍旧,笔墨浅显,大道理可是满满的。说起物质的吃时“有钱人吃的抓饭、拌面、缸缸肉,没钱人吃的馕、羊杂碎”,有对比有伤害。说到精神的美时,提到“有一种叫奥斯曼的草,维吾尔人称它为‘眉毛的粮食’”,“按维吾尔人的古老传说,女孩双眉间距离,决定了日后婚嫁的远近。两条眉毛隔得远的女孩子,一定会嫁到很远的地方”老传统旧规矩不乏科学依据,又增加了少数民族人为的美好期许,让我想到的是汉族的说法,看女孩子握筷子的位置,拿的越远离筷头,嫁的也越远(⊙o⊙)哦!

       《我的远方,我的驿站》刘春阳,“离开兰州也是我必然的结局,但四年的时光却是不能忽略的,它对我的改变也许要超过我过去17年故乡生活的全部”,大学时光是每个人踏入半个社会的历练场,又有多少人在此番考试里获得好成绩呢?“命中注定一般,我必须到那里去,我必须抛开作为一个南方人身上的水汽与温润,我必须学会面对黄土、干旱、陌生的方言,开始新的生活。”必须写出坚定,抛开写出决绝,励志的时间站在人生的转折点,水汽与温润不但是概括了南方的地域特点,更是囊括了南方人的性格特色,很是精当。但外乡人对陌生地方的认知很有胆识,佩服!在人生的关键期,学会了决绝前行,不放弃!此等人生必须靓丽。“提起兰州必须提起黄河。黄河是兰州的动脉,从西至东贯穿整座城市。”黄河见证了他的成长,曾到兰州北郊的仁寿山,“走在枯败的骆驼刺和红柳之间,感觉自己像是一匹在沙漠里独自穿行的骆驼”,体会“干旱是这个地方最大的敌人”,干旱是天敌,聪明的黄河人用鹅卵石铺盖的方法减缓了水分的蒸发,真是超赞。人类的智慧在生存里不断地涅槃不断地重生!兰州有回民“斋月、清真寺、阿訇、穆斯林的婚葬、古兰经”,兰州有拉面,“文雅点的,坐着慢慢品味;粗陋点的,端着大碗蹲在门口,喝得呼啦啦响。”雅俗共赏的美食——回民一手的兰州拉面,跨越时空仍旧活跃在人们的食谱里,很是欣慰。这是继承,更是传承,回民心迹想通,品质不断地提升,穿越时间空间的限制,成为世界的美食,可见人之力量!“它也是开放的,它不拒绝时代的潮流。”“兰州也是盛产诗人和艺术家的地方。”又盛产白兰瓜,此地种种与作家黄河母亲般温暖与滋润。

        这里“波斯的商人们开始选择将兰州作为他们的歇脚地,毕竟从这里再往西行,就是千里无人烟的戈壁和沙漠了。”四年时光里见证,又再次出发!

       知名乐评人,专栏作家颜俊同写一个题材,《另一个兰州》,古老的兰州古老的文化,亟待世人的唤醒,消除自卑文化基因,来一次真正的脱胎换骨。“不,不是摧毁,而是把身心浸在这片土地的狂野和浪漫中,做一个井外的、独立的、地球的兰州人。”

        《隐盾者》作者艾轩,他的油画《小英子》在拍卖会上拍出66万元的高价,名声在外。记录了一个掉队红军的故事,“确实是一个真正的老红军,藏名诺日,汉名侯德,湖南大庸人,14岁参军。1936年跟随红二方面军一路征战数千公里,死里逃生,来到这片沼泽地”迷失被藏民收养,很容易被划入叛逃者的行列,作者的一纸报告,才有了他的“掉队红军”的称号的。用真心告慰着无数红军的亡灵,用真意抚慰着一个掉队红军的心灵,大善之人。“天晚了,起风了,风一如40年前招荡着荒原,草滩发出无节奏的呜咽,侯德在屋子里和朋友大声地说话,酒气飘香了二月的寒夜。”

        文篇就这样猝不及防下戛然而止,有着万般的不舍,作家诚挚的笔墨续写着丰盛的精神家园,有儿时、青年、老年,魂魄在躯体内壳里的挣脱、洗涤,读后真挚的情愫仍在内心娟娟流淌,久久不能平静!感谢伟大年代有些这么多伟大的作家——陈忠实、冉云飞、白岩松、刘亮程、刘春阳、颜俊、艾轩,感谢生命里有你们,我们的前行才会有意义!

       好,让我们来一次说读就读的旅程吧!

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读后感1000字 第(2)篇

                每个人的村庄都在沦陷(一)

                           欣   然

        在找寻作家刘亮程的作品时,同《风把人刮歪》一起找到了这本《每个人的村庄都在沦陷》,不过这本它并不是作家刘亮程的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多位作家的心血作的合集,读来有着一丝沉重,一时挥之不去。

       这本书的内容虽然简短,“微信读书”里显示才76页,但是我还是看了好久原因有二,一者它是合集,不知道是不是近日看专集看得久了,此种有些按不下心来看了呢?二者篇幅虽短,在购买前后却浑然不觉,也许是大部头的书籍看惯了吧。记得有一年一口气竟读了那十本集子的《藏地密码》,由此看来,我看书还是看出了不少坏毛病呢!这以后也要试着改变了,总不能一成不变吧?

       很喜欢开篇的引用,简明切题。

        “的确,我十分珍爱属于我的/那条曲曲弯弯的荒槽野径/正是通过这条曲折的小路/我才认识到如此艰辛的人生”(食指《热爱生命》)“珍爱”,它的宝贵,瘦弱的身躯用痛苦用作砝码经历人生激烈地搏斗,用血痕体味寒冷和灼热。弯曲、“荒槽野径”是写实,故乡的小路曲折、僻远,确实熟悉的,也是不堪的,那里承载的是祖祖辈辈的梦想,是梦想的出发地,也是梦想的幻灭地。也许出发了,就可以走向更远更远的远方,而停滞了停留了在最近最近的近处,不曾走远或者亦曾高飞的人生总要经历种种“艰辛”,回首那“艰辛”又都是值得的,值得珍藏的。恰如食指在诗歌的结尾说的那样,“我有着向命运挑战的个性,虽是屡经挫败,我决不轻从。我能顽强地活着,活到现在,就在于: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七个人七篇关于散文作品,闲散的笔法里透出眷恋、痛恨:

     《永远的骡马市》是陈忠实的作品,他大作长篇小说《白鹿原》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之前得知他逝世,只是凭借对他的一点了解,用艰涩的语言硬组合成一首词《绮寮怨·念》,读之不深,写来滞阻,聊表心意吧,那时就想大师终不会怪我的吧!(《绮寮怨 念》人云楼歌伴残映,晓风吹新宁。转样曲、珠翠宗廷,垂阴里、乍见露凝。当时曾言宗名,秋草昭、淡纷争逐比。念去来、七三如流,风依旧、叹惋泪雨盈。/久久归看路程,渭河旧事,何曾再问忠实。旧景凄清,敛暮云、与谁幸?尊前故人莲蓬,想念汝、最关情。何须白鹿,情节未尽处,先泪零。)

         作者他生在西安郊区的,“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在惊讶城市怎么会有以骡马命名的街区的同时,首先感到的是这座神秘城市与我的生存形态的亲近感,骡子和马,便一遍成记。”第一次走进骡马市也走进了西安,自小父亲带他去过后就记忆深刻,不是那“一街两边都是小铺小店小饭馆”,“只记得在乡下人口边说得最多的戏园子“三意社”那个门楼”,戏迷的父亲跟他谈起大名角苏育民,在他当乡村教师时,在骡马市看一场秦腔,吃一回“甄糕”,那卖糕人“动作之熟练之准确之干净利索”作者为此还可感慨到,“关于‘三年困难’的生活记忆至今依然诸多不泯,吃甄糕的这一幕尤为鲜活”原来那不仅是个人的记忆,更是国家国民的记忆,“西安在变。其速度和规模虽然比不得沿海经济大市,然而西安确实在变化,越变越美。”“骡马市几乎是脱胎换骨的变化,是古老西安从汉唐承继下来的无数街区坊巷变化的一个缩影,自然无须赘述。”“无论西安日后会靓丽到何种状态,无论这个骡马市靓丽到何种形态,只要保存这个名字,就保存了一种历史的意蕴,一种历史演进过程中独有的风情和韵味,而没有谁会较真真要牵出一头骡子或一匹马来。”

        《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作者冉云飞,作家,曾出有《尖锐的秋天:里尔克》《庄子我说》《阳光与玫瑰花的敌人》等各类专著十几部。其生命里有些很深的时代印记,“如果说大跃进时期的大炼钢铁是纯粹乱来的话,那么如今不少的西部开发便是打着脱贫致富大旗的一派胡搞”,破除时间的不同,开启相类模式,引人深思。地点家乡西安,深思大跃进等的破坏,好在民风民俗不赖,初心不忘,“人祸是我们整个民族绵绵不绝的巨大创伤”。“龚滩是故乡一座拥有1700年历史的古镇,这里蕴藏着土家族的许多精神及物质文明”,“吊脚楼”——““活着的土家族的物质博物馆”,“美丽无匹的阿坝”“神奇的九寨、上天的黄龙、醉人的米亚罗、自然之子牟尼沟、生物天堂卧龙、雪山女儿四姑娘山、赏心悦目的黄龙大草原、‘羌族生活博物馆’桃坪羌寨等,无不闪耀着令人称奇的魅力”却因为贫穷遭遇着现代文明的无情绑架——过度开发,其结果就是“人文地理、山川风物、民族风情、宗教文物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遭受慢慢的侵蚀而至逐渐消亡”,慨叹中带着隐忧,官民合心合力文明就不会沦陷消陨。(未完待续)

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读后感1000字 第(3)篇

故乡,我想对你倾诉nn我想对你倾诉n故乡,我没有把你遗忘n康南的那片天空下n有我曾驻足的影儿n黄土高坡的山岗上n有我四处停留的印迹n土黄色的泥墙上n有我儿时涂鸦的新娘n西村口葱郁的榔树下n有我和发小调皮时的伎俩nn我想对你倾诉n故乡,我没有把你遗忘n那清澈的燕子河流n是我儿时嬉戏垂钓的天堂n那慵懒散漫的鱼儿n是我心里童话的摇篮nn我想对你倾诉n故乡,我没有把你遗忘n父亲的一亩三分地,母亲的院落n奶奶的念叨,妹妹的羊角辫n亲朋好友,街坊四邻的慰问nn故乡啊故乡n父亲殷勤的寄托n母亲日日夜夜的翘首企盼n银白的发丝落满我诗歌的扉页n爷俩窖藏的那缸酒,散发着n久违的期待与相逢的芳香n母亲的佳肴,承载了千言万语的呼唤nn故乡啊故乡n异国他乡的游子n从天空那里取来洁白的云彩n以诗歌的名义n写下对故乡浓郁的祝福,亲人的幸福安康nn           剪掉贫穷这根绳索的死结,不是为了让西部的人民在吃饱饭后,丧失掉自己祖祖辈辈赖以立足的精神和物质的故乡。更多的是奋发图强......n    外界和家乡变得像围城一样,城里的人想出来,而城外的人却想进去,天堂还是地狱,全看你身处何方?n    每个地方都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迁,并不像作者书写的那么绝对——黄到极致的大地,连绵不断的山脉,干涸的河沟,河沟边稀稀落落的村庄,黄土垒成的低矮的房子,苹果园,摇摇欲坠的熟透的苹果……nn       当然她也有她的不足,每个故乡都在沦陷,每个人对故乡都怀有一份深深的眷恋和怀念,想要对故乡倾诉的太多太多了,不是吗?

  • 《远见》_读后感_1000字
  • 《乳房健康手册:美国医学院科学防癌完全指南》_精选读
  • 《人间采蜜记:李银河自传》_精选读后感_1000字
  • 《依恋:为什么我们爱得如此卑微》_读后感_1000字
  • 《骆驼祥子》_精选读后感_1000字
  • 《飘(世界文学名著典藏)》_读后感_1000字
  • 《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和平勇士之道(珍藏版)》_读后
  • 《亮剑(电视剧《亮剑》原著)》_精选读后感_1000字
  • 《三毛典藏全集(共14部)》_精选读后感_1000字
  • 《今日简史:人类命运大议题》_读后感_1000字
  •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