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品质德国读后感800字(3)篇

2019-01-22 03:20:44 读后感
品质德国
作者:财新Enjoy雅趣
2006年,德国第二次举办世界杯。那一年,它在 BBC 的调查中被票选为“全世界最受欢迎的国家”。这不仅是对德国经济实力的肯定,也是对德国文化、艺术等软实力的认可。近代以来,文化一直是德国的骄傲,20世纪兴起的欧洲当代哲学即以黑格尔、胡塞尔、海德格尔这三位德国哲学家为精神导师,而德国音乐也一直处于独孤求败的高峰。 一个国家能获得这样惊人的成就,这中间的种种奥秘,值得中国人深思,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也许我们可以从德国这位遥远的“世界村邻居”那里学到一些得失兴衰之间的经验。
品质德国读后感800字 第(1)篇

德国著名诗人海涅这样形容自己的民族:“德意志不是一个轻举妄动的民族,当他一旦走上任何一条道路,那么他就会坚韧不拔地把这条路走到底。”

对技术保持着坚定的推崇,对理性保持着深刻的理解,不事张扬,锐意臻美,脚踏实地,蓬勃进发。

当他沉默时,就像夜晚天空中的太阳,看不见却始终沉静在那里,当黎明的曙光初现,你会耀眼于它的光芒,你会赞叹于它的热烈,可曾想,那无数个黑夜的隐忍与煎熬,那无数次的孤寂与落寞,若不是一个民族的深沉精神与特质在支撑着巨人的脚步负重前行,那就不会有以梅赛德斯奔驰为代表的强大汽车工业,也不会有克虏伯大炮的轰鸣,也不会有卡尔蔡司的光影,更不会有德意志战车的传奇。

个人的基因铸就集体的特质,集体的特质造就民族的性格。这就是德意志,在岁月中沉淀,于涅槃后重生。

中国制造”与“德国制造”,一个大而全,一个细而美,一个粗枝大叶,一个晶莹剔透,代表了工业史上两种不同的发展路径,两者完全可以互补互通,而当前中国处于改革与转型的“新常态”情景下,“中国制造”更应虚心向“德国制造”取经,以实现自己的转型升级。

品质德国读后感800字 第(2)篇

就此书而言,除了笼统的介绍了一下德国工业的先进、可靠、精密和一些著名优秀企业外,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但是选择了德国品质这个课题在当下的中国是通行的。因为现代制造业随着资本家的运作,一直在向廉价劳动力市场转移,这对于“世界工厂”的中国而言,尤其是中国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如何留住大规模的制造业,降低失业率是想当重要的,而向德国学习,将制造业升级,进军高端市场是个不错的选择。一是因为劳动力廉价的国家其劳动力素质低,达不到这个要求,而中国多年的素质教育以及众多的人口可以满足这一条件;其次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随着经历的发展,其消费水平也相应升高,高端产品有更多市场需求。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解决就业问题,玩资本运作是行不通的,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最重要的部分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德国的制造业让德国经济不景气的欧洲鹤立鸡群更是显示其重要性。所以中国制造应该向德国制造学习,中国应该向德国学习。


品质德国读后感800字 第(3)篇

锐意臻美、严谨理性的日耳曼民族,信奉标准主义、完美主义、精准主义、专注主义和实用主义。这些文化特征深深地根植于“德国制造”,成为百年传承的灵魂根基。“德意志道路”也可以被视为一条技术立国、制造兴国的道路,而从内部支撑这一道路的是一种“工匠精神”——对技术近乎宗教般的狂热远大于对利润的追逐。“德国制造”不仅是德国企业的共有品牌,而且也是德国经济的世界名片。从最初的技术模仿到自主创新;从追赶英美到跨越式发展,最后自成体系;从追求规模数量到关注质量和品质,最后集中于工艺技术和研究密集型产品的生产,这一切都证明了“德国制造”的独一无二。中国制造何日崛起,我们翘首以盼。

  • 生于1981读后感800字(3)篇
  • 角儿读后感800字(3)篇
  • 历史的温度3:时代扑面而来,转瞬即成历史读后感800字(3)
  • 角儿读后感800字(3)篇
  • 生于1981读后感800字(3)篇
  • 神州奇侠正传(全集)读后感800字(3)篇
  • 历史的温度3:时代扑面而来,转瞬即成历史读后感800字(3)
  • 平凡的世界(第三部)读后感800字(3)篇
  • 如何结交比你更优秀的人:把高端人脉变为优质人生资源读
  • 浪潮(电影《浪潮》原著)读后感800字(3)篇
  •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