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还原13个历史真相读后感1000字(3)篇

以传统道德看,蒋堪称完人。以民族独立看,蒋无愧于伟人。蒋爱国抗日的决心远高于张学良、李宗仁、白崇禧、阎锡山、龙云、张国焘、毛泽东等当时中国其它主流政治人物。
蒋介石以及他周边的人和那个时代的代表人物孙中山、张作霖、吴佩孚、杜月笙一样,尽管接受了新时代的民族主义思想,但总体上仍然属于旧时代的人物,蒋团结人依靠的仍然是宗亲、乡党、师生等血缘、类血缘式传统差序结构。他尽管集旧时代之大成,却悲剧的看着旧时代的手段成了新时代的屠龙术,无法应对新时代的问题,在新时代漏洞百出。如果没碰上毛,蒋或许能像明治天皇一样成为新旧交接的跨时代领导人。金庸辞世,某种程度上说明,接受与浸润于血缘、类血缘差序格局的时代彻底退出主流文化的舞台。
以苏联主义、爱国主义超越血缘、类血缘关系凝聚出崭新政党并夺取政权,标志着毛才是新时代的第一人。
蒋介石对付盛世才一流军阀游刃有余,但是,对付苏联这样的大国、强国,就技逊一筹,远不是对手了。
蒋介石在反共的同时,又长期惧共。他不怕共产党员个人,相反,对共产党员所表现出来的革命精神与积极性倒是欣赏的。蒋介石所惧,一是共产党的组织力量,二是共产党的军队,三是共产党掌握的政权。因此,他在和共产党打交道的过程中,经常担心共产党发展、壮大,会将国民党的统治推翻。1933年1月20日,他曾写过一段日记:近日甚思赤匪与倭寇,二者必舍其一而对其一。如专对倭寇,则恐明末之匪乱以至覆亡,或如苏俄之克伦斯基及土耳其之青年党,画虎不成,贻笑中外。惟以天理与人情推之,则今日之事,应先倭寇而后赤匪也。
1937年9月,毛泽东就提出,中共要力争掌握领导权,建立“实力领导地位”,在“战争中建立工农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并准备过渡到社会主义”。1944年12月,毛泽东又提出,“这次抗战,我们一定要把中国拿下来”。蒋介石最初企图利用共产党,使其“尽其所能”,但又害怕共产党,力图使之“融化”。
蒋介石自奉俭约,廉洁自守,对孔氏家族的贪渎、腐败有过调查和制裁,但是,顾虑重重,下不了狠心,终于因宋美龄关系,在孔令侃和扬子公司问题上失足,失去治理“豪门”和权贵资本的一次重要机会。
蒋介石1923年访问苏联时候,就发现苏联有一个毛病——排斥异己。
蒋1937年在庐山搞暑期训练团的时候,对训练的学员提出两个要求:第一,为国家牺牲;第二,为人民服务。
蒋介石为何丢了大陆?我不详细讲了,提一下。第一是丢掉农民。第二是丢掉了民族资产阶级。第三是发动内战,经济政策失误。第四是一党专政,个人独裁。第五是腐败。
在我看来蒋介石做过的好事有七件:第一,反清,武昌起义以后,蒋介石胸前挂着一个大炸弹,带着一百多人的敢死队去进攻浙江巡抚的衙门,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把浙江巡抚衙门攻下来。第二,反袁,袁世凯在北京当皇帝,蒋介石在上海,在江苏发动起义,在山东当讨袁军司令部的参谋长,反对袁世凯。第三,反陈护法,陈是陈炯明,陈炯明把孙中山和宋庆龄逼到广州珠江上的永丰舰上,蒋介石从浙江千里迢迢赶到广州,到永丰舰跟孙中山同甘苦共患难,最后把孙中山保护到了上海,而且最后把陈炯明打败了。第四就是他出任黄埔军校校长,给国共两党培养了一批军事干部。第五是北伐,1926—1928年,蒋介石在两三年的时间内,打败了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初步统一了中国。第六就是领导抗日战争。最后是坚持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建设台湾。台湾最后成为亚洲四小龙是蒋经国的功劳,但是许多事情是蒋介石生前打下来的基础。我以为蒋介石有三大过错。第一个过错是1927—1937年的清党“剿共”。第二个过错是1946—1949年的三年内战。第三个过错是蒋介石在台湾逮捕了一批共产党人和无辜的百姓,造成白色恐怖。
乌兰巴托和北京之间距离短,不需要长途跋涉,中间没有长江大河,没有受到帝国主义军舰干涉的可能,而且出了蒙古就是张家口,出了张家口就等于到了北京,所以说把库仑作为军事基地,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案。假定苏联同意这个方案的话,我想中国近代史要改写了,还有没有黄埔军校呢?没有了,只有一个库仑军校,还有没有北伐呢?没有了,只有南伐,从蒙古往北京打。蒋介石在日本是学军事的,他觉得他的这个方案很好,很完美,而且他估计苏联一定会同意,但是蒋介石没有想到从十月革命以后,苏联就一直把蒙古作为自己的势力范围。所以苏联当时的军事委员会的主席托洛茨基跟蒋介石讲,你们想从蒙古打北京不行,你们国民党的脚步绝对不允许踏进蒙古的土地。所以这件事情给了蒋介石很大的刺激,蒋介石后来反苏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原因是蒋介石得出一个结论,苏联对中国的边疆,对于蒙古,对于新疆都有野心。蒙古后来在二战后虽然独立了,实际上成了苏联的势力范围,这个过程大家都知道,不讲了。原来新疆的统治者是盛世才,这个盛世才也成了苏联的傀儡,抗战期间蒋介石想办法把盛世才收服了,而且把盛世才从新疆调到重庆,从新疆的军阀变成了国民政府的农林部长,消除了新疆成为外蒙古第二的危险。蒋介石有这么一段日记,我介绍给大家。说兰州以西,一直到伊犁,方圆三千公里的领土全部收复,这是国民政府成立以来最大的成功,说这块土地的面积实在是东北三省土地的一倍。所以说,新疆之所以没有成为外蒙古第二,没有成为苏联的势力范围,这里面有蒋介石的功绩在。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还原13个历史真相读后感1000字 第(2)篇
在中国近代史上,蒋介石是个十分重要、十分复杂,有功有过,既有大功,又有大过的人物。关键首在清理史实,还原史实。史实是客观存在,而且只有一个。
读此书感觉蒋介石那么无力交瘁,内外交困,鞠躬尽瘁,以国家大计为重,心里想的全是国家,有些时候特让人心疼。一个陌生的蒋公~异样的蒋公…而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非也,特别是教科书…“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那种灼灼逼人、盛气凌人、匪气十足、霸道独裁、凶狠残忍…荡然无存。
真实的蒋介石——文弱书生、才华横溢、彬彬有礼、儒雅绅士、心慈手软、优柔寡断、善良有加…有内涵有修养…因此~败走台湾、海峡两岸、隔海相望……悲矣!
蒋介石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功不可没,作出巨大贡献,不可否认…如果当时成立联合政府,实行多党执政,中国的民主道路还会远么?
有关蒋公的书还是多看些,多方了解情况,掌握信息,对彻底了解其人有益。
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还原13个历史真相读后感1000字 第(3)篇我花了七个多小时才读完,感觉没什么印象,数不尽的年限,感觉是在云里雾里,想理解,感觉羞涩难懂,想总结,脑子一片空白。
作者写书的角度给人一总局外人的视角,客观,说不好听有种无情的感觉,自己既不是蒋介石也不是作者,你就是你,这就让书极其枯燥乏味,这可能就是历史学者吧
本书刻画人物很少,国际形势也没有在我脑海清晰的形成,每个人的关系也是不清晰,没有仔细刻画。说白了吧,就宏观很大,微观太少了,有些事没交代清楚,这就导致了对于中国内战没什么了解的很难起共鸣,我开始想我们读了书的历史书上的都学过一点吧,但是放在这里一点用都没,感觉一切都是自己没见过听过的。
所以读这本书真的需要多了解这段历史,然后来读,抱着验证的态度我觉得会有意思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