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春水千古愁:李煜传读后感1000字(3)篇

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清代袁枚曾援引《南唐杂咏》中的诗句如此评价李煜。当我对他的认识只局限于《虞美人》、《相见欢》等寥寥几阕后期词篇时,曾对袁枚的评价深以为然。
彼时,那个浸润着一身江南烟雨的男子,仿佛就在眼前。他目有双瞳,这本是圣贤面相,但却不见威严,文人的细腻情思和赤子情怀倒更令人瞩目。因早已向北宋臣服示好,他不穿黄袍着紫衣,开口便是千古幽怨和泣血之殇。声声泣,声声哀,愁更深,怨更甚。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触怒了宋太宗,于是,沉醉在统一天下的荣耀里的高傲统治者,赐一壶毒酒,就把这位昔日的南唐国主,葬送在北方苦寒地。
常对此耿耿于怀,觉得若非为君王身份所累,他的生命断不会止于四十二岁的盛年。若没有英年早逝,又会有多少词章传世。李煜说:天教心愿与身违。念及此,只觉得登基为君,乃是他悲剧命运的肇始。
然而年龄渐长,阅历日深,尤其又窥见他笙箫醉梦的前半生,对他的认知才逐渐清晰起来。李煜早期,寻春须事先春早,贪恋及时行乐;踏马蹄清夜月,有大周后缱绻相随;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有小周后画堂幽会;有美人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的香艳风情,又有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的奢华享受。他用华美温婉的文字,咏出一首宫廷欢乐颂,诉说着未经事的贵族青年那些英雄气短、儿女情长的细腻心思。
一路循着他生命的脉络,从少年、青年到壮年,才知他是如何把浅唱低吟、浓词艳曲换做深沉哀鸣。南唐的江河日下,让他饱尝兄弟分离之苦,开始生出离恨恰如春草的不绝愁绪;国破辞庙的悲剧,令他的视野越过浮华奢靡的宫廷生活,词中才开始有了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的开阔。
由高处坠至谷底的体验,让他的词渐渐摆脱花间词的靡丽。王国维先生认为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是李煜把伶工之词变为士大夫之词。若没有经受这番身世巨变,李煜或许便不会有这样大起大落的生命体验,后人便难见他在亡国后一句句愁如春水向东流的动人长叹。
南唐亡国后,昔日风流青年逐渐展露沧桑之颜。岁月如刀,催人老去,而催得李煜老去的又何止逝去的光阴,还有天上人间的巨大落差——登基时,他受了众臣子三拜九叩的大礼,然而明德楼下,身为俘虏的他却不得不向宋主叩首,还要谢恩。车如流水马如龙的浮华早已逝去,汴京城中一座不起眼的小院,就是他这个违命侯的府邸,终日门庭冷落;小周后被召入北宋宫廷,被迫服侍宋太宗,李煜只能忍辱负重。
一江春水千古愁:李煜传读后感1000字 第(2)篇很喜欢李煜的几篇诗词 ,很想了解一下是什么造就了这样一个绝代的词人,读完此书,被作者的文采及李煜更多的诗词所深深的打动,对这个悲情帝王有了更多的了解...,唉,想在此轻叹一声,谁知道那首流传千古的凄美的《虞美人》竟是他的绝命词?正是词中流露的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才导致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这首巅峰之作,同时竟也是他生命的句号。
这个令人唏嘘感慨不已的可怜的皇帝,忍辱偷生,寄人篱下,在宋朝当了三年阶下囚,饱经了事态的炎凉...曾经他的笔下有那么多的昔日的香艳与奢华,如今却是一种历经沧桑的亡国的凄凉,屈辱和悲怆!
可叹命运赋予他才情禀赋,却又让他生于帝王之家,他无心政治,却无奈一生身不由己...他善良,天真,多情,多愁,脆弱,窝囊,屈辱...多少次,他在梦里重游他的江南故国...然而,梦中的欢笑愈多,醒来后承受的痛苦就愈剧烈。他的人生匆匆地繁华过、灿烂过,却最后如雨打浮萍漂泊凋零,半世荣耀半世屈辱的41岁的人生留给世人无限的叹息...这一生荣辱,满腹才华,还有那些无处排遣的痛苦..都只能付之于文墨,被他雕琢成了精美的诗篇。
也许,南唐的毁灭所带来的苦楚与心酸使得这个绝代的词人创作出精美的诗篇,才为这屈辱的人生划上了一个有力的句号,成为他人生最后唯一的亮点。
悲情的帝王,绝代的词人!
一江春水千古愁:李煜传读后感1000字 第(3)篇
李煜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悲情帝王,命运赋予他才情禀赋,而可怜他生于帝王之家,无心政治,终被政治所累。一生身不由己,命不由己。他的人生就如同春花,匆匆地繁华过、灿烂过,便在命运的风吹雨打中飘逝,只留下永不息止的悲情愁伤,倾注于滔滔江水中。生命短暂,恨无歇时,带着亡国之恨的春水,涌动着他的忧愁,始终流淌在历史的长河中。他在匆匆的时光里灿烂,又留给世人无限的叹息。也许,倾覆一个南唐的沉重代价换来的是一个绝代的词人。而在五千年滚滚的历史长河中,这样的悲剧又岂止李煜?国家不幸诗家幸,那些无处排遣的痛苦,都被雕琢成精美的诗篇: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读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心扑在文学艺术上的李煜,却被推上了万人垂涎的皇帝宝座,政治的漩涡将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狠狠地卷在其中。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纵然身为帝王,也无可逃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