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中华国学经典)读后感1000字(3)篇

读《三十六计》所得 —— 2018.1.25
阅读国学经典,可以看成败、鉴是非、知兴替; 可以陶冶情操、增加才情; 可以改进思维、增强哲学思考能力; 可以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 可以吸收前人修身处事的智慧和经验; 可以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 可以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
刚买这本书时,有人说看此书会变坏,想必有所误解,或是见识浅薄。
三十六计旨在教人提高智谋水平和为人处事,而智谋并非奸诈卑鄙的同义词。正确、积极的智谋应该是和高尚的道德品质紧密联系的。智谋创造不只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意志,一种精神状态。
书上列举了提高智谋的方法给我们参考:
一、练学识
足智多谋,只有学识多,才能够生成智慧和智谋。
练识的实质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求对策的综合思维过程,是提高智谋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这一过程是以调查为起点,以研究为最终目的的。怎么练呢?
- 1. 积累知识
任何智谋,无一不是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以及思维科学知识在政治斗争、军事斗争等社会实践活动中的综合运用和体现。知识转化为智慧,由智慧生成智谋。
- 2. 优化知识
智谋型知识结构的主体知识要求更加精深全面,相邻与边缘知识要求更加渊博丰富。
诸葛亮说:“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理,不知奇门,不明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
- 3. 活化知识
学观点,学方法,学活,活学,还要活用
- 4. 捕捉知识
要向社会学习,向老师学习,向家长学习,向朋友、同事学习,在生活中学习,在工作中学习,在环境中学习。爱学习的人,处处是知识,处处可以长见识;不爱学习的人,面对知识的海洋却觉得枯燥无味。
勤学苦读是少不了的,但不是死读书,要讲究方法,如毛泽东同志的“四多”读书法即足以印鉴:(1)多读——它既包含要博览群书,也包含对主要的书或文章多读几遍以求甚解之意。(2)多写——读书时多写读书录。(3)多想——在读书的过程中,哪些观点是正确的,哪些观点是错误的,要心中有数。(4)多问——遇到不懂的地方,及时请教。
二、练胆
谋划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风险,勇于面对风险,勇于承担风险。拥有包天的胆量,才可能拥有包天的智慧。
“艺高人胆大”,勇敢决断的品质既源于一个人的天生禀性,同时也与一个人的知识水平高低、能力大小有密切的关系。
怎么练呢?
- 1. 敢于决断 ,精神上的勇敢,能够负责作重大决定;物质上的勇敢,不怕任何的危险。
卓越的领导者应有主见,敢于力排众议,当机立断;要有自信心,自己主谋的事情,敢于拍板定案;要善于权衡利弊,扬长避短,正确处理眼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利害关系;要有强烈的责任感,有胆有识,敢于冒必要的风险;要有坚强的毅力,不管是在艰难困苦之中,还是在战局发生重大变故之时,都能冷静思考,果断处事,勇往直前。
- 2. 敢于冒险
患得患失,谋而不断,会错失良机,给自己造成被动。
- 3. 敢于承担责任
能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
三、练心
心有多大,格局就有多大,这里讲的“心”是指胸怀、气量、思维品质。练心的总体要求是心要宽,要细。前提要求是心理素质过硬,心理品质良好。怎么练呢?
- 1. 塑造宏大胸襟
宽宏大度,才能虚怀若谷,满腹经纶,始终如一地朝着正确的目标前进,充分施展自己的才智。度量修养是理智的基础,是孕育智谋的沃土。有宏大的度量,才能有稳定、积极、健康的情绪。一个人的情绪直接关系到他的能力发挥。
- 2. 培养缜密思维
细节决定成败,心细是施展智谋的必备品格。勇敢果断、坚韧顽强可以使智谋由思维变成行动,由愿望变成现实,但需要辅之以谨慎细心。
疏忽是人的一种特殊心理活动,它的特点是注意力分散、减弱和消失。产生实际的原因一方面来自人的习惯和性格的缺陷,另一方面是由于人的使命意识不强,对本职工作缺乏热情和毅力,对自己要求不严,草率行事。
- 3. 锤炼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提高的过程某种程度上讲也是心理障碍得以排除的过程。心理障碍主要有:先入为主的心理,急功近利的心理,投机侥幸的心理。这就需要提高心理应激水平,方法有很多,如实战景况训练法、情况设置训练法、意念训练法、注意转移法、心理调整训练法、自我暗示训练法、稳定情绪训练法,等等。
- 4. 加强心理修养
心理修养是指人们为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而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磨炼的过程,这是一种内在的磨练。
心理修养的途径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善于通过实践进行自省,如果不认清自己的优长,就无法在智谋运用中扬长;不了解自己的弱点,就无法在智谋运用中避短。事实上,一个指挥人员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心理缺点,本身就是一个优点,如果掩饰了一个缺点,实际上又增添了一个缺点,即不敢正视自己的缺点。
二是善于效仿他人优长,以补己短,三人行必有我师。需要指出的是,效仿绝不是简单地模仿,而要客观分析他所效仿对象所处的环境,他所面对的客体,他设谋定计时真实的心理反映,然后取其精华,为己所用。
三是要讲究方法,按规律办事。把握心理修养的规律,找到适合自己的办法,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智谋心理品质。
四、练眼
有了很深的学识,很宽的胸怀,很大的胆子,还要有深远的眼光。
我们练眼,不妨学学那些老中医。我认为老中医观察事物的方法非常对头。中医的基本原理就是“望闻问切”,首先就是用观察的办法看病人,而后闻,用鼻子用耳朵都是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声音和气味,最后的切脉是中医的看家本领。
那怎么练眼呢?
- 1. 提高洞察能力
洞察力指的是智谋主体透过表面现象发现事物内在本质或意义的才能。提高洞察力的方法有:
一是据疑思察,见微知著。
二是未雨绸缪,提高预见力。
三是善权利害,趋利避害。“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两利相权从其重,两害相衡从其轻”。
四是明辨虚实,因敌制胜。
- 2. 掌握思维技巧
一般来说,指挥智谋思维的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从宏观上把握具体。
二是站在对方的思维立场,反观以求。
三是进行视角转换,多方位思考问题。
- 3. 培养直觉和灵感
直觉在思维领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人们通过它,常能有意无意地调动自身全部的知识和经验,直接察觉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从而在很短时间内抓住问题的实质。
感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它只属于长期坚持艰苦劳动并善于思考的人。
除了练识、练心、练胆、练眼,还需要在其他方面加以注意。
一是掌握辩证方法。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它反映了物质世界最普遍联系和不断运动变化的统一整体。辩证的规律是物质世界自己运动的规律,它教导人们要善于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运动,并据此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掌握辩证方法,
1. 要正确掌握“两分法”的法则。即看问题要全面,要从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甚至多个方面,多视角观察认识事物,既看树木,又看森林。表现在工作上,则是不但要看到成功,还要看到挫折;不但要看到有利因素,还要看到不利因素;不但要看到经验,还要看到教训;不但要看到对手的优势,还要看到对手的弱点等等,从而权衡利弊,比较长短,择优去劣,辩证思维。
2. 要正确把握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的原则。作为领导者,要具备较高的智谋能力,就必须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时,不带主观性,既把握个别,又把握一般,运用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的方法,客观地、实事求是地研究和解决问题,并善于从个别中寻求一般,从一般中寻求个别。
3. 正确地把握主要矛盾规律。任何事物都是由诸多矛盾组成的综合矛盾体,但其中必有一个是主要矛盾,它关联着事物的性质,决定着事物的发展与运动,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4. 要善于“两利相权从其重,两害相衡趋其轻”。
5. 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任何事物都是本质和现象的对立统一。
6. 要树立全局观点,正确处理局部和全局的关系。
二是大胆想像。
智谋者所应具备的想像力,一般有以下四种:一是逻辑想像能力,即通过事物的前因,依据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运用逻辑思维方式想像事物的后果,做出符合事物一般发展规律的预测,以此制定自己的制胜策;二是联系想像能力,即通过想像,把要解决的问题与头脑中储存的诸多经验性知识及智谋模型联系起来,从而在新的交叉点形成一个新的计谋策略;三是批判想像能力,即运用多维思考,敢于求异,敢于突破单一思维定势,超常规进行想像,反常识制定制胜策;四是创造想像能力,即通过对诸多经验与“智谋模型”的超越,在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崭新领域,寻求具有独立性、新颖性和首创性的制胜之道。
培养想像力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因而必须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要有广泛的兴趣。二是要刻意求新。不要让传统观念麻痹你的大脑,不坐井观天,不故步自封,对新思想采取开放与接受的态度。三是要不断进取。四是要不断开阔思路和视野。
培养辩证思维能力也好,激发想像力也好,都是从逻辑层面上讲的,而直觉思维、顿悟灵感也好,则是从非逻辑层面上讲的。关于智谋的修养还有很多内容,这些内容需要个人在学习中,在实践中去领会,去悟。通过自己的悟,做智谋实践的有心人,才能在工作实践中、生活实践中,不断提高和进步。
三十六计(中华国学经典)读后感1000字 第(2)篇今年第37本。好早前看完的,选这本书的主要原因是一道小升初题目,问36计第4计是什么?所以拿来看看。
有意思的是,听完了这里的“借刀杀人”计,去听明朝那些事儿,等着讲袁崇焕被杀的那段,当年明月对于袁崇焕的死也做了判断,说其他书里讲的袁崇焕因被太监所害推理有误。这“其他”书上出现的情形,就出现在了这本书里,后苏连营里的《中国通史》,说的也跟《三十六计》雷同,但是当年明月分析的也不无道理,凭当时崇祯帝的聪明才智,肯定不会被倆出逃回来的太监蒙骗,如果真信了,估计也是什么“好事”全让袁崇焕赶上了。
三十六计中,还有几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计谋。其中,最难忘的是“关门捉贼”,讲的就是“长平之战”——电影《麦城》的取材背景,战神白起一夜间活埋赵括数十万赵兵,拿电影里形象的话说就是,到后来,刀砍得都断了,戟戳几下就拔不出来了……这一切归罪于赵王阵前换帅,让毫无作战经验的赵括挂帅,轻敌被白起一网打尽,白起坑杀降兵数十万,最后自己也没有个好下场。一场战役,出了个“纸上谈兵”的赵括,让赵国数十万盼丈夫凯旋的妇人成了寡妇。好在白起还有点人性,放了15岁以下的孩童。
另两个印象深刻的是“笑里藏刀”和“以逸待劳”(试题中的第四计),印象深刻原因是书中的例子。书中有很多例子选自《三国演义》,而这两计直接关系到了蜀国的衰败。“笑里藏刀”使关羽大意失荆州,父子俩丢了性命,而因为关羽的死,张飞性情大变,睡梦中被手下兵士所杀,接连发生的种种,不懂兵法的刘备亲自讨伐孙权,被别人“以逸待劳”,耗得兵士士气全无,最后被火烧连营,落得个白帝城托孤……
以逸待劳也好,笑里藏刀也罢,这些仅是计名而已,真正令人影响深刻的,是他背后深藏的那一段段情感,袁崇焕的爱国之情,《麦城》妇女对亲人的挂念之情,刘备心中的兄弟情,被情所动,才让人刻骨铭心。
三十六计(中华国学经典)读后感1000字 第(3)篇有幸读完此书,三十六计仍计计在目,前半部分引用英雄人物故事,详尽解说了36种计谋实施的前因后果,让人秒懂。书中多次提到孙武、韩信、诸葛亮、司马懿、刘邦、曹操、毛泽东等,这些大智谋家都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奇谋妙计信手拈来,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假如能回到历史,我愿意追随他们成就一番霸业[奸笑]!然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日趋复杂,大国之间相互博弈,各种计谋频频浮现,有时让人措手不及,作为普通人该如何面对呢?书中后半部分给出了答案,无疑只有通过不断提高自身智谋水平,才能适应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我们能做的就是从现在起培养广泛的兴趣,任何计谋都是建立在广博学识之上,植根于丰富实践经验之中!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智谋家,还请记住:两利相权从其重,两害相衡趋其轻!微信号:lif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