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纪连海点评《史记》读后感1000字(3)篇

2019-07-17 06:21:58 读后感
纪连海点评《史记》
作者:纪连海
央视百家讲坛著名主讲纪连海的点评,诙谐幽默、设问解疑、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史记》是中国的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武帝时期的司马迁花了18年的时间写成。全书共一百三十卷,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有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了上起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纪连海点评<史记>》收入本纪4章,点评五帝、秦始皇、汉高祖、吕太后。世家7章,点评齐太公、楚世家、越王勾践、范蠡、陈涉、萧相国、留侯张良。列传21章,点评韩非子、外戚、伍子胥、孟尝君、平原君、廉颇蔺相如、屈原、吕不韦、淮阴侯韩信等20多位人物。
纪连海点评《史记》读后感1000字 第(1)篇

三千年读史不过功名利禄

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纪老师把史记的精华部分都留在这本书里了,通俗易懂,时常还有些纪式幽默,但还是读了将近18个小时,

不过这时间花的值得,在历史的长河里感受朝代的兴替,感受时代造就的英雄豪杰,酣畅淋漓,

只在这里说几个我最喜欢的人物吧

秦始皇是伟大的,也是黑暗的,人从来都不是一面,而是多面的,如果你追求的是權利,那麼當絕對的權力交給你,就會導致絕對的殺戮,你追求的是財富,那麼絕對的財富交給你,那麼你就會迷失,陷入紙醉金迷中不可自已,終其一生,我們追求的目標,注定了一生的方向。

就在始皇帝焚书坑儒过后不到三年,便有人揭竿而起,向秦王朝挑战,挑战者并非儒生,而是不读书的刘邦、项羽,这历史,结结实实地幽了秦始皇一默啊!

千年以後,讀到此刻,仍被這位草莽英雄和虞姬的綿綿情意而感動,更為他的豪氣,義氣,擔當而感動,他是位英雄,但不是一位好的政治家,他對於秦國的國仇家恨,導致了他火燒阿房宮的暴行,因為婦人之仁,他失去了兩次殺劉邦的機會,過於的剛愎自用,讓他一意孤行,最後一敗塗地,縱然如此,他仍然在歷史上獨佔一角,巨鹿之戰裡破釜沈舟的大英雄!

“霸王别姬”“无颜见江东父老”“宝马送亭长”“头颅送故人”所显示的项羽的非凡勇气和巨大的人格魅力为世代的人们所颂扬。

一個 人總是有多面性的,呂後的殘忍歷史永遠銘記,但她的曾經的隱忍,勤儉,賢慧,她確實為劉邦付出了太多,以及對朝政的把持,並無過錯,誰不曾是二八年華的妙齡少女,善良溫柔,但這個世界上,彷彿女人總是和女人過不去,也許如果戚夫人可以別那麼過分,一切就不會這個樣子,但是沒有如果,只有結果,得饒人處且饒人吧。

家灯火。

誰能想到,春秋首霸齊桓公死後居然如此淒慘,自古帝王之家無親情,父親屍骨未下葬,兒子們為了王位已經打得不可開交,就算是任用了逆臣,歸根結底,還是自己兒子不爭氣。

结果,尸体在床上竟停放了六十七天,腐烂生蛆,蛆虫甚至爬出了门外。直到姜无诡登位,才装尸入棺,发出报丧的讣告,举行追悼仪式。

忍其所不能忍,不飛則矣,一飛沖天,感覺自己很汗顏,最近戾氣好重,總覺得工作太不順心了,但是又沒辦法離開,糾結,猶豫,抱怨,其實一切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事情很簡單的,要麼忍,要麼滾,明白自己為何忍,怎麼忍,如何積蓄力量,如何在這空白的時間裡充實自己!好好思考。

从公元前494年到公元前473年,勾践忍辱负重,坚忍不拔,以超乎常人的毅力,用了长达二十一年的时间,完成了从国君到奴仆,又从奴仆到国君,“苦身焦思,终灭强吴”的人生传奇。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
能够同生共死共荣辱是胆识,
能够激流勇退是超脱,
能够富好其德是品质,
能乘风破浪也能山村田园,
有勇有谋更有超凡脱俗的心态,
被范蠡圈粉了️

范蠡在这里仗义疏财,乐善好施,济贫救困,被大史学家司马迁称为“富好行其德”。他生前对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他死后,也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

陶山一带至今留有不少与范蠡有关的古迹与传说,两千四百多年来,风吹日晒,更朝换代,这些古迹不知遭到多少次人为或自然的破坏,当地人却屡毁屡修,使之延续存世,流传至今。

反秦第一人,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如今读来还热血沸腾,
燕雀焉知鸿鹄之志,虽有大志,可惜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不能实现当日共富贵的诺言,更任用小人,赏罚不分,初心虽好,却越走越远。

论其胆识、志向,楚汉群雄恐怕能及者鲜有其人,尽管起兵六个月即失败被杀,身死国没,但仍不失为一代人杰!

汉初三杰之萧何,
慧眼识韩信,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
安抚百姓,项羽火烧阿房宫之前抢出了大部分的古籍,后勤保障工作做的靠谱,
一生俭朴,为国为民,谨慎小心,
临终前推荐曹参为相,不计二人之嫌隙,可见格局之大,以国家为重,而两人的心心相通却也是一段佳话,真君子也。

所以他死后,仍然受到老百姓的敬仰和长久的怀念。

如果知道張良喜黃老之說,那麼最後的功成身退也就不足為奇了,到底是因病而杜門不出,還是明哲保身聽從老子之功成而弗居,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等其實都好,張良是個傳奇,身為韓國公族宰相之後,為報仇不惜萬金,又以三寸不爛之舌輔助劉邦,穩定漢室,被封萬戶而謝絕,知知足者常樂,飛鳥盡 良弓藏,狡兔死 良狗烹,這個道理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的子房又怎麼能不懂呢,張良和范蠡最後的功成身退,不為名利,歸隱之路倒是很像。

戎生涯,为刘邦击败项羽以及汉朝的建立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

商鞅彷彿生下來就是為了變法而生!其實他為什麼恨魏國呢,我覺得並不,因為魏國國君並不是他想找的人,當看大秦帝國商鞅和秦孝公兩個大男人彼此握著雙手,喜極而泣相擁的時候,我也感動的落了淚,那眼淚裡有兩個人無數的委屈,壓力,信任和隱忍,
公為青山,我為松柏,
同心同德,永為知音,
我想商鞅不會後悔,他這一生,實現了自己的抱負,得到了一位可以交託性命的知音,看到自己治理的國家,日益昌盛,死而何憾!
士為知己者死,他死得其所,就算贏駟車裂了他,他也無法不去承認變法的偉大,商鞅處罰太子的時候,怎麼可能想不到他以後會當皇帝,他那麼聰明,只是,有些事,一定要有人去做,他生來就帶著使命,他注定為了變法貢獻自己的一生,也得而留名青史,法家第一人,變法第一人,商鞅。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商鞅以他的变法,开了秦扫六合的先声。

好文能武,忍辱负重,一朝雪耻,最后却走了父亲的老路,他虽倒行逆施,但是,17年的仇恨,他等了太久,伍子胥过昭关,七夜白了头,鞭尸楚平王,挖双目置于吴东门,烈丈夫!能屈能伸,能文能武,一代英雄,终被奸臣陷害致死,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
你优秀,有人妒忌,你正直,有人猜忌,你木秀于林,他日风必催之,但也请一如既往的优秀,坚持,不然这历史上,会少了多少可圈可点的英雄!

在中国历史上,类似伍子胥遭际的不乏其人,但伍子胥却只有一个。鞭尸、****祖国、挖去自己的双目,这既是猛壮士伍子胥的光荣,也是偏执狂伍子胥的耻辱;既是几万里华夏国土上的一曲浩歌,也是五千年被侮辱被损害的中国人的悲哀。

伍子胥,是英雄,更是悲剧!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渡阴山
大大小小七十几次战役,却至死连个大将军都没被封过,这难道真的是命么,冯唐易老 李广难封,
也许真的就是少了一点点运气而已,为将,他廉洁,爱兵,身先士卒,多次死里逃生令匈奴闻风丧胆,被称为飞将军,
我想,不以成败论英雄,纵使两千年过去了,飞将军的故事仍被所有人熟知,他在历史的长河里,永不凋落,他在诗人的诗词里万年长青!

“两千年的风沙吹过去/一个铿锵的名字留下来/他的蹄音敲响大戈壁的寂寂”——这是诗人余光中为飞将军李广写下的开场白,不需铺垫渲染,那跃马扬鞭,剑羽轻摇,人未到箭先到的将军形象,赫然眼前。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闻鼙鼓而思良将,后人无不称道飞将军李广。

霍去病,高冷范,人狠话不多,就杀就对了,从小就锦衣玉食,所以也别指望他能体恤士兵了,年仅24岁就去世了,封狼居胥成语出自他
卫青,大暖男,因为从小寄人篱下被人奴役,后因姐姐卫子夫得势而被重用,更能爱护士兵,七战七捷,位极人臣,品格高贵,正直,跟霍去病合称为帝国双璧,
李广,时运不济,当看到霍去病和卫青闪耀光芒的时候,默默心疼李广一百点,他勇敢,果断,爱兵如子,缺粮的时候自己宁可后吃饭,也让士兵先吃饱,赏赐的礼物一份不取都留给士兵,多次死里逃生,让儿子孤身犯险以激励士兵,被称为飞将军,令匈奴闻风丧胆,一生70多次战役,却终究未得封赏,最后一次战役的迷路,更是送上了自己的性命,而儿子李敢因报仇心切伤了卫青,也被霍去病射杀,
霍去病和卫青的闪耀,无可厚非,但,我更偏爱飞将军,莫以成败论英雄,三位英雄都会流芳百世,后代子孙都将铭记那个属于他们金戈铁马的光辉岁月。

因此,他的一生虽只有短短的二十四年,但就像他那句千载之后仍熠熠生辉的名句一样,让后人永志不忘。

两千年的沧桑已过,但卫青、霍去病戎马一生、传奇一生的不朽业绩,告诉我们,谦和仁让,热爱国家,才能千秋不朽,万代敬仰!

淳于髡
出身低微,其貌不扬,上门女婿,却能在齐威王和齐宣王两代中占据一番地位,论会说话的重要性,所以,千万不要以貌取人,会说话就代表情商高,既能给君王好的建议又不伤其面子,谁不喜欢这样的人呢!不鸣则已 一鸣惊人出自他和齐威王。

齐威王听罢,沉思良久,幡然悔悟,罢彻夜之欢,除****之风,令淳于髡做纪委的头头,监督酒宴之事。每宗室置酒,髡必在一边监督。

此后,齐国文有淳于髡辅政,武有孙膑统军,跻身战国列强,而淳于髡也美名传扬于世,永载于史了。

优旃
大家喜欢看喜剧,通常都是因为上面的人比我们惨,优旃就是这样一个供人取笑观赏的戏子,身材矮小,却有一颗无比仁慈善良的心,地位低微,却也能人微言不轻,在秦始皇那样一个劳民伤财纵欲不闻天下苦的时代,这样一个小人物,总能带给人间一份温暖。
纵观现在的明星,光彩夺目,但如果只是一心敛财,那终究会失去大家的喜爱,如果能利用自己的身份,去做一些正能量的事情,去做一些慈善,去传播一些中国文化,那不就是最好的善么。

稍停,他又做沉思的样子,说,“不过,城墙油漆了可不能曝晒,还得建一间那么大的房屋来遮盖城墙,让它阴干,这个,要办到恐怕就不那么容易了。”

优旃一席话说得二世哈哈大笑,因其缘故而作罢了。

不知道为何字体突然变大起来,也罢,不纠结这些小事情了,还是希望自己能多读一些传统文化,毕竟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无论是春秋战国时的诸子百家,还是诗经,离骚,唐诗,宋词,元曲,都值得我们去瞻仰,去学习,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我相信未来中国文化必将风靡全世界,我们的儒释道,我们的心学,论语,道德经,还有我们无数的民族英雄!英雄不死,他们在历史中长青,在诗歌中永存,以点亮千年,万年以后,每一个炎黄子孙的生命。

纪连海点评《史记》读后感1000字 第(2)篇

再次读完史记,星星碎碎,杂念颇多!历史是面镜子,看的是人情冷暖,世间百态。有大江东去,英雄豪迈,也有小楼东风,宿命凄凉。有沙场百战,纵横扶摇,但更多的是,累累白骨,无奈绝望!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无名无姓,称秦卒汉军,无体貌特征,仅有数字表述,战死二十万,杀敌三十万,坑杀四十万!每一个鲜活的生命背后,都不值一提。君不见,耶娘妻子走相送 尘埃不见咸阳桥。告别父母妻儿,以惨烈的姿态出现在历史中。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他们连名字都没有,这是社会的悲哀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变幻大王旗。每一个惊天动地的历史背后,都是同一个情景,青壮士卒死于沙场,妇孺老幼死于沟壑!这也是天道,是生产力不足以支撑共产主义社会实现时,所有无产阶级的宿命!回到本书,春秋到前汉的这段历史,极为精彩!江山如画,画中,美人如玉,英雄逐鹿!周室失鼎,群雄问鼎秦失其鹿,豪杰共逐儒道法纵横阴阳,王天无为绥靖贤明管仲百里商鞅萧何,吴起白起李牧卫青乱世之中,人杰辈出,数不胜数思想爆炸的年代,体制变革的狂潮,傲骨,侠骨,道心,凡心,痴行,狂行,都为那个年代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有一个乱字,也有一个彩字。历史自有其深刻,至于纪老师的点评,既有肤浅,又有狂狷,甚至斯文扫地的碎嘴脸,不读也罢!至于司马公史记怎么读,抛砖引玉侃一下其一,带着读史的同理心。即,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社会环境上的格局,时代的局限,人物的意识形态,等。了解立场所在,人物立场,作者立场,自己立场其三,了解历史进行的偶然与必然。偶然是陈胜吴广恰逢大雨,必然是秦失其鹿。例如,始皇巡视天下,汉书云其为玩乐按同理心来看,天下虽定,却人心不附,始皇强制同律同法,灭六国文化风俗国家意识,欲征服的不再是刀兵,而是意识形态,形成真正大一统帝国。然而民怨沸腾,四处豪门起义,始皇威加海内,巡视天下。我们无法分辨其用心是震慑群雄还是一心游玩,任何诛心论就都可略过。不必深究。而期间大兴土木,不恤民力,是不争事实,这是始皇一过,也是始皇一悲。虎视天下之人,心中民如草芥,也未可知其二,了解立场所在。我发现个有趣的事实,凡亡国之君巡视,后世王朝都会认为其是为了玩乐而祸国殃民。凡亡国之君不巡视,后世王朝会认为其昏聩,不识民间疾苦,不解苍生之难!这就是史官立场所在,首先,亡国之君,再无人能为其身后名誉正名,任人构陷。新政权需要确定前统治者的昏庸无道以证明自身政权的合理性。这是其立场所在,司马迁如此,魏征亦如此。纵然深明大义,想秉笔直书,也无法摆脱其所属朝代,所受教育,主流文化的裹挟。就好像我们从小被人教育一加一等于二,以至于我们根本来不及细想,其实还能等于三,还能等于十。忘记这世间唯一的真理是因果,因果以外,全部都是假设下的规则。历史虽然一直在推进,但立场问题从来没有变,职业上看,士农工商。阶级上看,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政治上看,正当团体,非正当团体。于我们而言,清政府,北洋政府,民国政府,都是非正当团体。团体中生存的基础,和团体存在的基础,不是国家机器,而是口径一致,意识形态一致。于立场的例子,还有一则。是士大夫立场北宋文官阶层话语权强硬。众所周知,不杀士大夫。仁宗时农民起义,地方官晁仲约,害怕被起义军攻击就重金贿赂了起义军让他们打别的地方。朝廷大怒,群臣请斩晁仲约,天子也欲斩之。唯独范仲淹坚持反对。群臣不解,如此资敌之祸害为何不杀。范仲淹说,我朝历来不杀士大夫,怎么能轻易破坏呢?如果今天让皇帝杀了晁,明天皇帝就能杀了我们。最终文臣都支持范仲淹,仁宗不得不放弃杀人的想法后来神宗时,有官员失职导致西夏战事失败。神宗下令处斩,宰相拒不执行。道理是,祖宗开国,不杀士大夫,您也不能破例,否则影响您仁德。神宗拗不过文官集团,只好改罚刺配流放。门下侍郎又抗议,士可杀不可辱!神宗咆哮朝堂,畅快的事一件也做不得吗?门下侍郎回应,这样的畅快事不做也罢!这是发生在北宋的故事,其中可见立场决定的归属的凝聚力。当然也能理解为什么后来徽宗会重用宦官。朱熹称范仲淹为历史五君子之一,朱熹也同属这一阶层。历史上文官立场的话语权无疑是最强硬的,因为书是他们著的,史也是他们编的。倘若我们能听到来自其他立场上的人对历史的了解,想必定会有新的考量其三,是读史要明白历史的偶然与必然。陈胜吴广突逢大雨是偶然,秦失其鹿,天下易主是必然。总有些历史轨迹惊人的相似,我们却也很难全面的了解其规律所在。例如二代继承人的结局,秦的扶苏,胡亥,汉的刘盈,隋的杨勇,唐的建成,宋的德昭,明的朱标,甚至后面清,和我们新中国再比如,各朝末期率先起义者的结局。秦末陈胜,汉末张角,隋末杨玄感,唐末安史,北宋宋江方腊,元末白莲教,明末李自成张自忠,清末洪秀全。同样撬翻了天下,震动了乾坤,最终也同样为他人做嫁衣收场……有不太严谨的思考是,历史规律从来没变,政治从来没有昏聩或清明一说农业社会里,生产力水平决定了生产关系以及可分配资源的有限。有限的资源和不断增长的人口导致了不可避免的生存矛盾。因此,任何一个朝代都无法长久。简单来说是这样的,天下大乱后十室九空,土地荒置,贵族阶级中的非受益方,领导农民阶级,推翻旧王朝,建立新朝。重建新统治阶级。然后分封胜利果实。因为人口锐减,大量土地闲置,新生的统治阶级与农民阶级并与矛盾,既而天下升平。但随着人口繁衍,土地资源上导致的矛盾越来越大。几代以后,原来统治阶级分封的资源已不足以满足其贵族生活。而农民阶级因为其土地有限而人口数量增加,生活水平也急剧下降。统治阶级为了维系贵族生活开始了土地兼并,越来越多的自耕农失去土地变成地主家的长工。矛盾愈演愈烈且恶性循环。终有人因生存问题而出来闹革命,动摇政权根本。事实上没有农民为理想而闹革命,从来都是为了生存。就像李云龙决定不是因为被马克思感化而闹的革命。生存问题是死结,不可调节最终政权终于在不可调节的矛盾下崩塌,然后新的贵族阶级出场,接过第一批起义者做好的嫁衣,再用新的意识形态绑架文人阶级,控制农民阶级,建立新政权,建立新统治阶级,分享胜利果实,然后在大量土地资源闲置,人口数量急剧下降的情况下,新生统治阶级与农民阶级并无矛盾,所以政治清明,天下升平。开始新的轮回,周而复始几千年,几千年历史别无二致。另外一个思考是农民阶级领域从未改变,被剥削,压迫,利用。统治阶级历来无比重视农民阶级整体,却又无比轻视农民阶级个体。因为这个阶级,没有生存问题,就没问题,有生存问题,就是翻天覆地的大问题。当然今天除外,感谢新中国。不容置疑今天的农民阶级是历史上最幸福的农民阶级。当然我们身处其中,无法辨识这是因为意识形态的先进还是因为生产力发展导致了生产关系的变化,抑或二者皆有。总而言之,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迷雾重重,却又无缘得知,但这也正是史的魅力。平生唯有双行泪,半为苍生半美人!洋洋洒洒,不知所云,不实之处,欢迎指正,三人行,必有我师!

纪连海点评《史记》读后感1000字 第(3)篇

这个春节即将结束的时候读完这本书,算是《史记》系列读完的第二本书了,我的阅读速度一直很慢,这一点深感无奈而又无能为力,对别人的神速,只能望而兴叹。

第一本是讲书《史记会注》,和这本同样都是很优秀很有研究的好书,只是读完的两本对于我的《史记》系列,还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第一步,其后的路“漫漫而修远”,好在平时虽忙碌无暇,一点时间还是有的。接下来,希望能把公版《史记》看完,虽然很吃力,虽然时间有限,但是这有限的一点时间,也做不出什么有意义的事来,倒不如啃点儿老古董,纵使啃了也不一定能消化。

据说老鼠有磨牙的习惯,不管能不能吃,是不是食物,都喜欢乱啃一通。就像我们见过很多老鼠咬坏的书,我想老鼠吃书并不是为了“腹有诗书气自华”,也不是为了饱腹,只是为了生存,为了牙齿更利一些,或者是一种习惯或消遣。故说:鼠犹如此,人何以堪!


  • 《远见》_读后感_1000字
  • 《乳房健康手册:美国医学院科学防癌完全指南》_精选读
  • 《人间采蜜记:李银河自传》_精选读后感_1000字
  • 《依恋:为什么我们爱得如此卑微》_读后感_1000字
  • 《骆驼祥子》_精选读后感_1000字
  • 《飘(世界文学名著典藏)》_读后感_1000字
  • 《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和平勇士之道(珍藏版)》_读后
  • 《亮剑(电视剧《亮剑》原著)》_精选读后感_1000字
  • 《三毛典藏全集(共14部)》_精选读后感_1000字
  • 《今日简史:人类命运大议题》_读后感_1000字
  •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