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汉英对照读后感800字(3)篇

可能是文章描述的气氛过于压抑,让我对它没太大的兴趣。不过难得的是作者写于1949年,而他对未来的预言,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至少在中国,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想象那个时代的人经历着怎样的痛苦。从爷爷那里听说过一些故事,和书中描绘的一样,很多少年小小年纪就成了红卫兵,思想激进,经常冲到别人家中烧毁他们眼中旧时代的产物。老师被认为是臭老九,需要接受批斗,承认罪行。贴大字报,游行,盲目的个人崇拜主义盛行。身体经受挨饿病痛的折磨,精神上还要忍受奴役,和所有人相处都务必小心,因为没准哪句话就被曲解,更别说讲出一些真话来。而其中马爷爷就是个特立独行的老头,一个勤恳务实的医学院校长,专业领域是神经学。在那期间,他们学校有位老师由于精神上压力跳楼自杀了,后听马爷爷说他是一种精神病,做错一点小事就总觉得自己有罪,比如公家的盆被他用坏了,后来还回来的盆没有原来公家的盆大。最后不能原谅自己然后跳楼。本来跳楼自杀在那个时期就是个敏感的事,加上那位老师又是个党员,使人们更加关注这件事。于是陆续的就有人来调查,有人说他是背叛了党,有人说他畏罪自杀,还有人认为是他杀,硬是让所有老师都不准回家,全都住在学校,随时接受调查。作为校长,不能眼睁睁看着一位老师的未来被毁,坚持说真话,认为该老师是由于精神病,而非其他原因跳楼。然后主动申请带着该老师去国家认可的大医院检查,拿到精神病的证明再回来。就是这个决定,让他就深陷到这个泥潭之中了。没几日他和这位老师就和一位负责此事的党内人士启程,到了那所医院,医院不愿接收,后又周折了些日子,终于住院了,接受了精神病的治疗。返回以后,依然有人质疑该老师没病,马爷爷据理力争,拿出住院的证据和住院期间该老师吃过的药,而且强调那样剂量的药物非精神病患者是不能承受的。可是人们只愿相信他们愿意相信的事,于是,他们开始没日没夜的开批斗大会,批斗那位老师,也批斗马爷爷。马爷爷连续几个星期不能回家,只能住在学校,所有人都劝他,让他说那位老师没有病,可他就是固执地坚持说真话。再后来党派人到那个医院要证明,医院为了减少事端,竟然否认了为该老师治疗。这让马爷爷很气愤,也让他受尽了苦头。他依然坚持认为他有病,因为他的专业不是精神病专业,所以说的话不具有说服力。好在后来党又派他和那个督察一起带着病人去另一所医院开具精神病证明,虽然回去后依然是每天的批斗和无尽的拘禁,但最后还是因为马爷爷的坚持,大家陆续的接受了那位老师有病的事实,然后那位老师也保全了性命,治好了病,以后得日子里也无比感激马爷爷。有时候我在想,大概我处于那样的环境,也不会有马爷爷那种坚持真理的勇气,也会随波逐流吧。但我相信人的良知不会泯灭,1984的时代总会过去,我也无比感激活在一个自由的时代。
1984:汉英对照读后感800字 第(2)篇英国左翼作家写于1948年,出版于1949年,二战以后。
内容梗概:主人公温士顿生活在一个极权社会,那里只有一个政党,通过严格监控所有人的生活来控制思想和言论,压抑多年的温士顿产生反叛思想,与茱莉亚违背党训,思想犯罪。最后被抓住,进行彻底改造,变成另一个人。
有人说这是本预言类小说,文中所描述的社会最终目的是极权,消除自由思想,高度控制整个社会。所用的一些手段,感觉也不太陌生:
·塑造老大哥英勇形象——创造党派领导的个人崇拜;
·编造故事污蔑敌方——引起人民情绪;
·专门部门生产垃圾信息以娱乐大众——娱乐至死;
·通过电屏监控人的生活——控制言论自由;
·按需修改历史资料——篡改历史以应需;
·从小进行思想改造,弱化父母子女的关系——党性教育;
·性交为了生育——弱化人与人的联系;
·阻断信息交流——封锁思想;
·重新编制语言系统——彻底消除“非正统思想”存在的可能性
……
这是个比《美丽新世界》更加压抑的世界。为了保证对权力的极端控制,建立神性一样的党,并且极力消除“自由”“平等”的概念。
意见很多,想法很多,且每个意见和想法都要执行的话,事情常常不能进行下去,企业如此,国家也是如此,可以理解企业里不需要太多“有想法的人”。但是,要发展,就必须要有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想法。
国家是人组成的机构,说到底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生存体验而做的一种发明创造。为了权力控制人类,就好像发明了机器人反而来统治人类一样,本末倒置。
这应该是本预防类小说而不应该成为指导性小说。
1984:汉英对照读后感800字 第(3)篇看完这本书,久久不能平息内心的感受。
这本书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我是囫囵吞枣般看完,感觉不是我的“菜”。
第二部分是我喜欢的感情戏份。温斯顿爱上了黑发女孩-朱莉亚。他们总能精心的安排一次次的见面和约会。为这本压抑的书增添了一些彩色。我想温是爱上了朱。但是朱。。。和许多不同男人发生关系,她只为自己那份对“党”的厌恶而去做的事情吧。
第三部分,作者写作手法真厉害,让我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不管是人物内心,场景还是形容人物的外形,最可怕的是哪些刑罚。当描述温斯顿的被酷刑折磨后的外形时,我感觉我看见了“那样”的一个人。还有老鼠那一段。我这辈子可能最怕的就是老鼠了,就是听到这两个字,我都心里有点发毛。近段时间我在尽量克服这种恐惧。单看到文章描述老鼠这一段。我舍不得不看,因为太精彩了。那个感觉就像看恐怖片“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