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弟子规(国学启蒙书系列)读后感800字(3)篇

2019-04-27 04:09:33 读后感
弟子规(国学启蒙书系列)
作者:韩震
弟子规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弟子规(国学启蒙书系列)读后感800字 第(1)篇

        一谈传统文化,就要说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话是没有错,可《弟子规》还是精华太少。与其花大把时间去背《弟子规》,还不如直接背《论语》——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朗朗上口,丰富优美,比有很多生拼硬套的句子的《弟子规》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翻翻《弟子规》,大段大段令人匪夷所思的与现代社会完全背离的价值观,完全可与鲁迅先生当年痛骂的《二十四孝图》媲美。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这是哪个年代的生活方式?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反人性啊,强制性要求孩子无条件顺从。

        随便拉出来几句,不堪入目。我就不明白了,一天到晚喊着要独立思考,要自由要民主的是这帮人;一转脸,教育孩子要对自己无条件服从,唯唯诺诺,顺从服帖的也是这帮人。不客气的讲,《弟子规》通篇都在教育人怎么当一个奴才,这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吗?这能拿去给未名事理的孩子们读吗?

        救救孩子!

        这些年随着所谓“国学”的热潮,《弟子规》也莫名其妙的火起来了。要真的学习传统文化,放着十三经不读,捧着《弟子规》不放,就好像不读《论语》去读《于丹解读论语》。归根结底,这是一个转型期社会呈现的乱象——价值观混乱和崩塌,在重构的过程中牛鬼蛇神都企图占领制高点。《弟子规》这种肤浅庸俗,曲解孔孟,价值观极其歪曲的东西还是早点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里比较好!

弟子规(国学启蒙书系列)读后感800字 第(2)篇

《弟子规》中的思想完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平等一词相悖。作为一本清代秀才教书匠写出来的顺口溜,无处不在强调学生和老师的阶级关系,父兄和子弟的阶级关系。就拿“对尊长,勿见能”之类的观点来说,甚至是宣传伪君子的思想。为什么对待尊长就不能把自己的才能展现出来呢?老师就一定比学生厉害得多吗?有才却要表现出无才,心口不一不正是伪君子的一大特征?《弟子规》开篇就是“弟子规,圣人训”,一开始就把自己抬高到圣人大仙的位置,告诉读者《弟子规》是圣人的话,要无条件相信。就像是《葵花宝典》,修炼之前得先阉割掉生殖器,读《弟子规》,就是要读者先阉割掉自己的思想。《弟子规》中的很多东西都是来自《论语》,有些是直接把论语删减后拼凑而成。但是我个人认为《弟子规》中的糟粕是大于了精华的,列为国学更是玷污了国学二字。让不谙世事的孩子去读这种打压个人思想的糟粕之书,是致愚,更是摧残。如果在吃一盘好菜的同时,必须要先吃一口屎,那还是先放下筷子思考思考吧。别为了一盘菜爱上了吃屎。

弟子规(国学启蒙书系列)读后感800字 第(3)篇

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

是啊,古往圣人教诲到:

生而为人,立而从事,

入则孝,出则悌

——先学会孝顺父母,再之敬爱兄长;

泛爱众,而亲仁

——为什么要先孝悌,后爱众,亲仁?

因为百善孝为先,悌次之,

然后才能做到爱众,亲近贤仁;

有余力,则学文

——有余力了,把孝悌、爱众、亲仁

一一做到之后,才去学文,那当代呢


完全颠倒了,先学文,后亲仁、爱众

最后才孝悌,这也是当代莫大的悲哀了。

支持最新教育改革,将国学、四书五经

纳入中小学必读、必考科目,

欢祝

。。。。。

  • 生于1981读后感800字(3)篇
  • 角儿读后感800字(3)篇
  • 历史的温度3:时代扑面而来,转瞬即成历史读后感800字(3)
  • 角儿读后感800字(3)篇
  • 生于1981读后感800字(3)篇
  • 神州奇侠正传(全集)读后感800字(3)篇
  • 历史的温度3:时代扑面而来,转瞬即成历史读后感800字(3)
  • 平凡的世界(第三部)读后感800字(3)篇
  • 如何结交比你更优秀的人:把高端人脉变为优质人生资源读
  • 浪潮(电影《浪潮》原著)读后感800字(3)篇
  •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