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月记读后感800字(3)篇

终于读完了这本书,前面半本书读的很快,进度卡在了《光•风•梦》,时而日记体的记述发生的事,时而又像意识流,时而描写某个国家岛屿的战争,是在化用一战的事情吗?看不懂,有点欣赏不动。最喜欢的是《悟净出世》、《悟净叹异》和《李陵》,悟净在我们眼里是总被忽略的老实人,让人以为老实人不会有什么思想和内在的各种思考活动,但是中岛敦写的悟净生动极了,他是执着的,历尽千辛万苦,找寻人生意义,向强者学习,看到别人的闪光点,追随智者圣者,不断汲取养分。李陵呢,他作为一个降者,前面很大篇幅在写他投降匈奴的合情合理性,但当他见到同样被匈奴抓住,并被放逐北海牧羊的苏武时,他被那真正的气节和高贵的人格光辉给折服了,面对苏武,他羞愧起来。我看到这里的时候也再一次被苏武的选择和意志力震撼到了,但同时也非常理解李陵的选择。无论外界怎样,作为一个人,什么时候都是有选择权的,就靠你选择什么并能承受选择带来的遭遇。
喜欢作者的文风,他通过化用中国古典故事去思考人本身,文字纯粹,引人入胜。
山月记读后感800字 第(2)篇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一种愤怒。而这种痛苦在探讨人性和人生时往往会来的更为猛烈些。巜山月记》是一本通篇都在探讨人性人生的故事集。而这些故事有三分之二都来自中国史书或逸事。另两篇很具异域风情,夫妇读起来很欢脱愉悦,另一篇实在是没耐性看完,文化隔阂使然。前三分之二的故事个个都很熟悉又陌生,作者视角中国传统故事新编,似曾相识却又耐人寻味。山月记,写李征的故事,以兽喻人之兽性:我深怕自己本非美玉,故而不敢加以刻苦琢磨,却又半信自己是块美玉,故又不肯庸庸碌碌,与瓦砾为伍。于是我渐渐地脱离凡尘,疏远世人,结果便是一任愤懑与羞恨日益助长内心那怯弱的自尊心。写尽人性与人生无法和解的心酸。而在悟净悟道从另一个角度又写了人生探讨与现实生活的和解。弟子、李陵看似写个人其实描绘的是时代人物群生像,不同人物在同一时代同一事件中不同处理方法所造就的不同人生,折射出性格决定命运的冥冥定数。
山月记读后感800字 第(3)篇小红书上推荐买来看看,几则中外故事集构成。“我深怕自己本非美玉,故而不敢加以刻苦琢磨,却又半信自己是块美玉,故又不肯庸庸碌碌,与瓦砾为伍。”,被开头山月记的这句话击中,到后来的悟净对信仰亦或是哲学的追求、春秋子路与孔子“儒学”的论道,到后来一位苏格兰籍作者斯蒂芬孙关于写作关于南洋关于白人和黑人政治关于自己心路历程的描写,一路我的心路也在变化着,从刚开始的惊艳 到后来的怀疑,其实写孔子那会我是不感兴趣的,总觉得中国的文化被外国人写出来再译回汉语 看来怪怪的,也就假装自己是外国人看下去了。其实我比较喜欢最后一段对于斯蒂芬孙故事的叙述(这里应该是作者的译文),一位可爱直率、清醒自知的文学大师跃然纸上,对写作有着使命般的热爱,太可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