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子养亲汤

三子养亲汤 ,中医方剂名。为祛痰剂,具有温肺化痰,降气消食之功效。主治痰壅气逆食滞证。咳嗽喘逆,痰多胸痞,食少难消,舌苔白腻,脉滑。临床常用于治疗顽固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心病等痰壅气逆食滞者。
- 出 处 《皆效方》
- 功 用 温肺化痰,降气消食
- 主 治 痰壅气逆食滞证
- 分 类 祛痰剂-温化寒痰剂
药方一
[别名]三子汤(《寿世保元》)。

[来源]《韩氏医通》卷下。
[组成]紫苏子(主气喘咳嗽); 白芥子(主痰); 莱菔子(主食痞兼痰)。
[用法]上三味,各洗净,微炒,击碎,看何证多,则以所主者为君,余次之,或等分,每剂不过9克(三钱),用生绢小袋盛之,煮作汤饮,代茶啜用,不宜煎熬太过。
[功效]降气快膈,化痰消食。
[主治]痰壅气滞证,症见咳嗽喘逆,痰多胸痞,食少难消,舌苔白腻,脉滑。
[加减]若大便素实者,临服加熟蜜少许;若冬寒,加生姜三片。
[方义]白芥子除痰,紫苏子行气,莱菔子消食。然皆行气豁痰之药,气行则火降而痰消矣。
[方解]本方原治老年人中气虚弱,运化不健,水谷精微化为痰,痰壅气逆,肺失肃降,以致食少痰多,咳嗽喘逆等,病急则须治标,故方中选用白芥子温肺利气,快膈消痰;紫苏子降气行痰,使气降而痰不逆;莱菔子消食导滞,使气行则痰行。“三子”系均行气消痰之品,根据“以消为补”的原则,合而为用,各逞其长,可使痰消气顺,喘嗽自平。本方用三种果实组方,以治老人喘嗽之疾,并寓“子以养亲”之意,原书云:“三士人求治其亲,高年咳嗽,气逆痰痞,甚切。予不欲以病例,精思一汤,以为甘旨,名三子养亲汤,传梓四方。”正如吴鹤皋云:“奚痰之有飞霞子此方,为人事亲者设也。”(《医方考》)故以“三子养亲汤”为名矣
药方二
【来源】《症因脉治》卷二。

【组成】山楂子、 莱菔子、 白芥子。
【用法】水煎服。
【功效】消食化痰。
【主治】食积痰滞,胸腹饱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或攻四肢,肩背作痛,下遗大肠,时泻时止,或时吐痰,口中觉甘。
药理作用
主要有平喘,镇咳,祛痰,抗炎,抑菌及抑制甲状腺功能等作用。
平喘
(1)三子养亲汤可对抗乙酰胆碱引起的豚鼠离体肺流量减少。
(2)三子养亲汤80×10-2g/ml有舒张正常气管平滑肌的作用,并能对抗1×1O-7g/ml的 Ach和1×10-5g/ml的Hst引起的平滑肌收缩。
(3)三子养亲汤、白芥子、紫苏子均能延长乙酰胆碱引喘潜伏期,其中三子养亲汤的作用最强。
(4)三子养亲汤小鼠灌胃,每日1次,连续10日,末次给药后1小时眼眶取血,测定血浆中CAmp和CGmp含量。三子养亲汤能提高小鼠血浆cAmp/CGmp比值,其平喘作用可能与调节CAmp/CGmp比值有关。
镇咳
三子养亲汤对小鼠浓氨水引咳有镇咳作用,延长小鼠引咳潜伏期。三子养亲汤9g/kg灌胃和可待因45mg/kg灌胃的镇咳作用几乎相等。

祛痰
三子养亲汤、白芥子、紫苏子均能明显增加小鼠气管洗出液中酚红的浓度,其中以白芥子的作用较强。
抗炎
三子养亲汤及白芥子、莱菔子单独使用均能明显抑制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
抑菌
三子养亲汤及单味白芥子、紫苏子和莱菔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乙型链球菌及白喉杆菌均有一定抑菌作用。
抑制甲状腺功能
三子养亲汤煎剂5.8g/每只小鼠灌胃,每日1次,连续4日,能明显抑制小鼠甲状腺吸碘率。甲基硫氧嘧啶与三子养亲汤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毒理试验
小鼠120g/kg水煮醇液灌胃,3日后,无一死亡;腹腔注射LD50为41.8±1.5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