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书赏析> 正文

复旦名师陈果:好的孤独读书赏析(3)篇

2019-06-24 04:24:56 读书赏析
复旦名师陈果:好的孤独
作者:陈果
她因课堂视频而红遍网络,一周内播放超过3000万次,付费音频课程一个月内点击破百万。复旦名师陈果,用哲学的方式告诉你,孤独的自己有多强大。央视著名主持人撒贝宁称“带给我们年轻人一种难得的能量”。本书由复旦大学陈果老师近10年的教学心得整理而成,囊括了她的思想精髓。孤独藏有巨大的精神力量,找到它你就可以脱胎换骨。当你一个人独处,自我的力量就开始觉醒,内心会变得越来越强大。孤独让你远离喧嚣,内心沉静而有力,判断无比清晰;孤独带你找到自我,听取内心的声音,应对外界难题;孤独领你看清人生,不再慌乱和迷茫,活得从容坚定。孤独让你与自己对话,内心才是一切的答案。
复旦名师陈果:好的孤独读书赏析 第(1)篇

独处是最佳的读书时光
独处使思想的流淌更为畅通

当然,有时相互交流更能碰撞出思想火花,因为交流时,你会把自己此刻的心情与思路表达出来。不经意间,勾勒出一篇让自己也感到吃惊的文章或者一段美妙的文字。

保持适度的距离,这不是一种忸怩作态,或者一种自我中心,出于自我保护的防范意识或闪避责任的划清界限;这是为了更清晰更全面地领略对方的美,为了在与对方亲密交往的过程中不丢失原有的尊重与敬意。

保持适度的距离,才能让我们产生精神的凝望——思念。

你问我爱你值不值得,其实你应该知道,爱就是不问值得不值得。

所以个人认为,如果一个人对你说,我不值得你爱,意思就是对你的婉拒。

爱情是世界上最甜蜜的东西,身处其中的人感觉自己永不厌烦、永不疲惫、永不衰老。尽管它并不总是精神的琼浆玉液,并不总能让人心花怒放、春风沉醉,很多时候,与它的妙不可言相对等的是随它而来的痛苦、创伤、焦躁、迷茫、自卑、多疑、恐惧……但即使如此,“世上一切的快乐仍比不上它的烦恼”[插图],人们总还是无可救药地心甘情愿,“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风儿,总会来,让你泛起阵阵记忆涟漪,涟漪很美呀,闪闪发光,犹如一颗颗宝贵的钻石。我们所能做的只有继续保持波澜不惊,让湖面渐渐归于平静,平静如镜,甚美。

如果我们以为“朋友”就是自己的精神避难所,我们可以不假思索地将自己无力担当的哀怨情绪一股脑地向他宣泄,也不管他是否愿意、生活处境如何,都要他与我们分担我们的烦恼,至少是倾听我们的满腹牢骚,那我们作为“朋友”恐怕显得过于自私了。我们这样做,对我们的朋友不好。或许我们应当意识到,此时的我们是在借“朋友”的名义将他当作我们的情绪宣泄对象、语言垃圾桶,我们毫无节制地让无辜者承受了本应由我们自己消化的怨气冲天——这是一种对友情的滥用、对朋友的损耗,我们实际上在这样喋喋不休的抱怨中浪费了与朋友在一起的宝贵时间。朋友之间分担“苦”却不分担“怨”,因为“苦”是心灵的受难,“怨”是情绪的毒气;朋友之苦往往也是我们的苦,而一个人绝不会忍心用自己情绪的毒雾笼罩朋友的生活,使其遭受污染。
也不希望你们质朴的友情因为掺入了任何非友情的因素而变得复杂纠结。常说“君子之交淡如水”,我们更愿意让朋友就这样无用着、闲置着,也不舍得将这清水搅浑。
友情的双方都需是头脑清醒、人格独立的人,唯其如此,他们才能鉴别友爱与依赖、独立与孤僻,才不会变成友情中自我中心的“主宰者”或者思想缺位的“跟从者”,也不会混淆友情与暧昧。“朋友”不是备用的男朋友或女朋友——这既是对友情的亵渎,也是对爱情的侮辱。真正美好的朋友因为关系的纯粹而高贵,因为心灵的无邪而明净。而暧昧是对清澈的背离,因其丧失了纯洁性而不再配得上“友情”这一字眼,忽明忽暗、若隐若现、若即若离,这是一种混乱、一种浑浊、一种故意、一种心机,隐藏着某种意欲越界的动机。
特蕾莎修女题为《不管怎样》的短小演说恰是“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的完美融合——人们经常是不讲道理的、没有逻辑的和以自我为中心的,不管怎样,你要原谅他们。即使你是友善的,人们可能还是会说你自私和动机不良,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友善。当你功成名就,你会有一些虚假的朋友,和一些真实的敌人,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取得成功。即使你是诚实的和率直的,人们可能还是会欺骗你,不管怎样,你还是要诚实和率直。你多年来营造的东西,有人在一夜之间把它摧毁,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去营造。如果你找到了平静和幸福,他们可能会嫉妒你,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快乐。你今天做的善事,人们往往明天就会忘记,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做善事。即使把你最好的东西给了这个世界,也许这些东西永远都不够,不管怎样,把你最好的东西给这个世界。你看,说到底,它是你和上帝之间的事,而绝不是你和他人之间的事。

邹碧华最爱的就是这本书,《特蕾莎修女》,这篇《不管怎样》在电影中就有描述。

南怀瑾先生曾说:“身心修养是做人的根本。”君子当务本而修身,一个人若修身到位,即使无力飞黄腾达、“兼济天下”、造福于民,至少能够修己正心、“独善其身”、与人无害。我们应当努力使自己知书达理、耳聪目明、识时达务而成为一个真正的“达人”,以此“兼济天下”,给他人带去惊喜,并从他人惊喜的幸福中,收获自我的惊喜与幸福,但生活无常,好景时有更变,当我们跌落失意或深陷困境,无力为他人带去惊喜和幸福时,至少我们还能尽自己最后一点心力:不给他人带去灾难和痛苦
如果我们仔细想想,就不难发现,生活中那些鸡毛蒜皮的麻烦虽然令我们时时不快,但我们终究知道原因、明白其中的来龙去脉,即使一时解决不了,终究不足以构成我们彷徨无助的“困惑”。而那些真正能被我们称为“困惑”的东西,驻留在我们的精神世界里,有时让我们觉得所做的一切都没有意义;有时让我们觉得内心空荡荡、那么孤独;有时我们走到哪里、和谁在一起、吃什么都只是无聊和乏味;有时我们发现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使我们发自内心地快乐,我们变得什么也不在乎、什么也不爱……“困惑”对人的影响就像是一个人掉入了精神的“荒漠”、情感的“空洞”,四处萦绕而无可驱散,上下求索却处处踩空,深受其扰却无力摆脱。它对我们情绪的破坏力远超过那些令人恼怒的鸡零狗碎,后者会使我们情绪激动,甚至大发雷霆,前者却使得我们没情绪,对什么都无精打采,只剩下对生活的深深的倦意与冷冷的漠然;后者激起我们的嬉笑怒骂,但那至少证明还有一股生气、一种活力,前者却让我们瞥见了一个逐渐干涸的自己,生命的汁液正慢慢地流失殆尽,无计可施。我们会发现这样的“困惑”一旦缠上了我们,多少物质上的投入都无法解决,相反,更大的困扰就是不管多少钱、多高的地位、多奢华的享受,都换不来那生命的朝气、内心的充实、精神的振奋、灵魂的安宁。
就像一朵花盛开了,它的芬芳会在空气中弥散一样,一个人心中的爱会以某种类似热能的方式传导给他身处的空间和空间中的人。生活会因为这一团暖意而变得更温柔可爱,而他对这样的生活和生活中的自己也会萌生更多的喜悦和热情。一朵花的香味越浓郁,飘散的地方就越遥远。同样,一个人心中的爱越充盈,这爱波及的人就越多,不仅能照亮他自己、惠及亲人,还能由近及远、推己及人,传递得更宽广更久远,被他的爱温暖到的人也就更多更普遍——甚至是一些他所不知的陌生人,甚至是一些对他一无所知的后人。
爱像一束光,能照亮一切阴霾。我们的身边注定时不时会出现绚丽多姿的流光溢彩,可与前方“家”中窗户里透出的暖暖的炉火相比,又算得了什么?若一个人眼前常有家的远景,他怎会迷路?若我们心头常有爱的观照,这一生又何来迷茫?
对于成熟者,有糖吃挺开心,吃不到糖也不难过;赢了人家挺开心,输了也不难过;美味佳肴不拒绝,粗茶淡饭不计较;得意之时不显摆,失意之时不抱怨。就像一位禅师所说:“幸福不在于得到多少,而在于计较多少,计较得越少越幸福。

幸福不在于得到多少,而在于计较多少,计较得越少越幸福。

”当一个人什么都不计较的时候,又何来怨念?当一个人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他总是开心,就会生活长乐。尽管生活客观上仍有起伏波折,也有令人失望的不如意,但生活中的“成熟者”往往因为自我心胸越来越开阔,对欢乐的要求越来越朴素,所以难容之人也就越来越少,烦恼之事也就越来越归于平静。
杰出的英国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在他的日记中也写下了相似的体会:“我有一种独特的能力——在我必须做的任何事情中找到乐趣。于是,就没有什么能让人不开心的了。”
英国小诗“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双手握无限,刹那是永恒
我只知道,我什么都不知道

I JUST KNOW I DONT KNOW ANYTHING.   2018.9.14

复旦名师陈果:好的孤独读书赏析 第(2)篇

一个人孤独的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成长的过程之中,会遇见很多人,但是这些人并不会陪着我们一直走到死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的,要独自一人面对这个世界。人活着,更多的时候是在与我们自己相处。如果我们无法与自我对话,无法认识自我,我们很容易会被这样时刻吓住,因为我们发现,自己是那样的孤独。对一个人来说,孤独到底有没有必要?n如果一个人,他活着的时候无法认识自己,那么他将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又要向哪里去?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他就会茫然失措,无处安放自己。那么怎样去认识自我呢?这就需要我们独处。一个人孤单的时候,我们有两种选择。一个是内心坦然的面对,并且和自己和谐相处,一个是内心茫然焦虑,无所适从。陈果所说的好的孤独就是指的第一种情况。内心丰满的人,即使是一个人呆着,他仍然是拥有精神上的饱满和力量。内心贫乏的人,即使在人群中,也仍然会觉得孤立无援。那么怎样让一个人的内心丰满呢?我们要不断的去学习去思考。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人实在是太渺小了,我们所拥有的那些小情绪,相对于这个宇宙来讲,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在这宇宙之间,每一个生命,都要学着自己去成长,去领悟生命的真相。好的孤独,实际上是让我们学会自信自律,独立和自爱。与自己相处和谐,真正的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才能够更加的相信自己,爱自己。当我们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我们喜欢的是什么?那么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就有了它的意义,有了意义的生活并不会乏味无聊,我们心中有了目标,就好像人生有了航道,我们只管走下去就行了,旅途中遇到的各种风浪,是我们的考验,我们经历过它们,战胜了它们,我们会变得更加强大,当我们走完这个人生的航道,回顾我们走过的一生,我们会发现自己已经蜕变成了一个更高大的人,我们的灵魂得到了救赎,我们的心灵得到了安慰。某种程度上,我们所遭遇的这所有的磨难,是生命对我们的馈赠。感恩生命中所有的遇见,感恩生命中所有的磨难,感恩自己所经历的一切,是这些时光这些经历,让我成为我。我成为这个世间独一无二的自己,我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我也将继续走在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的道路上。只要心中有阳光,就不会跌入黑暗。即使前进的旅途之中无人作伴,我们仍然还有一个人与我们同行,那个人就是我们自己。所以不要惧怕孤独,要拥抱自己所有的时间,感恩所有的遇见,要乐于与自己相处,善于与自己相处,享受独处的时光。

复旦名师陈果:好的孤独读书赏析 第(3)篇

我所知道的孤独——《好的孤独》读后感

好的,孤独。好的孤独。

我愿意先接受前者,先向孤独回应一声“好的”,它的召唤使我具体了存在的形式和姿态。然后才是去辨认去接受好的孤独,同时让不好的孤独也能安心的住在我的身体里。

爱了,才会孤独;拥挤了丰富了安全了完美了,才会孤独。孤独,不是因为陷入了什么,而是想逃避什么。

你有你所要的一切,他人无法剥夺。你所说的付出了的一切,原本就是别人的。区别不在于有或没有,在路上,不停留在某个点去认知关系中的个体。

作为人的努力,有太多停留在摆脱上,意欲摆脱自己不想要的,生起了了分别心,于是越努力越苦。

我们讨论好的孤独,并不要去意味着还有不好的孤独存在。孤独只是孤独。一个人只是一个人,没有孤独的权力。

任何境遇都只是无常生活状态的一种,吃饭、做事、思考、睡觉随着日出日落循环往复。对平常不想要的升起嗔恨,对美好的固执贪念,对虚幻的产生无名痴迷,孤独就成了苦。

对于孤独,不应有所谓的存在论、优劣论、归属论或者自由论。任何生活形态中的任何人,都有身体孤独和精神孤独。在分合、深浅及轻重的不同程度上,只是每个人对与生俱来的内在“资源”的重新配置,有时快乐担任主角痛苦担任配角,有时痛苦担任主角快乐担任配角,始终存在,只是被认知的程度不同。

孤独的时候最清醒最智慧,能看清自己有什么没有什么,因为“一无所有”而可以从零重新开始。

应该感恩在亲密关系当中给你孤独时空的人,别将它当成寂寞。他们不是不在乎,不是不关心,不是心已远,更不是放弃了努力和关爱。他们充满爱的就留出了一定的时空空间,让你自由的,想热闹时相拥,想清静时安然。

不要因为孤独而爱或婚姻,也不要因为孤独而放弃爱或婚姻。它是亲密关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倘若要逃避它,最好的方式就是成为它,通过认知而不是行为去处理。

感谢孤独,更感恩给我们孤独的人。

  • 《好的爱情:陈果的爱情哲学课》_读后感_500字
  • 《复旦名师陈果:好的孤独》_读后感_600字
  • 《复旦名师陈果:好的孤独》_读后感_400字
  • 《好的爱情:陈果的爱情哲学课》_读后感_300字
  • 《复旦名师陈果:好的孤独》_精选读后感_500字
  • 《复旦名师陈果:人生哲学课(共2册)》_读后感_500字
  • 《好的爱情:陈果的爱情哲学课》_读后感_1000字
  • 《复旦名师陈果:好的孤独》_读后感_400字
  • 细路祥(2000年陈果执导电影)
  • 《好的爱情:陈果的爱情哲学课》读后感_2100字
  •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