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书笔记> 正文

自私的基因(20世纪经典著作)读书笔记及摘抄(3)篇

2019-06-17 04:25:23 读书笔记
自私的基因(20世纪经典著作)
作者:理查德·道金斯
自私的基因是20世纪最经典的著作,这版三十周年纪念版,在前版本基础上有两章增补和修订。我们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生命有何意义,我们该如何认知自己?《自私的基因》充满想象力。任何生物,包括我们自己,都只是求生的机器。这本书是实实在在的认知科学,复制、变异和淘汰简单的三种机制可以演变出所有大千世界生命现象里的林林总总。
自私的基因(20世纪经典著作)读书笔记及摘抄 第(1)篇

这本书实在从正文第一章开始,便深深吸引了我,曾有句话说,没有思考过人为何物的人便没有成熟。恰巧看书前,突然开始好奇,人之前是猩猩,猩猩之前是多细胞生物,再往前便想不到了,道金斯说,最初是分子碰撞形成了能进行复制的遗传单位,在原始汤里找到复制的零配件,便由此繁衍开来,偶尔出点差错,所以单位越短寿命越长。而裸露在众人面前始终是不安全的,因此形成了膜,将自己包起来,以便传递。再然后由多个细胞聚集起来,分工合作使其更好地繁荣。到此为止,已经将我之前顿住的思路进行下来。人其实是由基因控制的机器,虽然基因没有意识,但成功基因的一个突出特性就是其无情的自私性。前一句话是本书的中心论点,从此刻开始,我也逐渐形成了与作者的推理相似的逻辑性,即某类行为因为其具有自私性而得以使机器获得生存下去的理由,因此越来越繁荣,最后又会因为存在的Ess机制而逐渐稳定。看上去,便是从基因的角度解释了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可是,一生中将无数次感叹“Incredible Chinese”或“可怕的人类”的我们自身恐怕没有这么轻易被这“投机”的让人眼前一亮的新观点折服,后文提出的“觅母”其实已有种补充甚至“推翻”基因的是机器的操控者的感觉。但想想,遇到过的他们都是如此,希望“令”自己理论能够普适。推理感很强,有时在刚想反驳时已开始证明,文中最后的尾注其实是一场精彩的答辩,最精华的部分莫过于此。如传言中已被推翻的进化论一样,每一本类似的著作要做到普适性都是有难度的,从观点的推陈出新,要撇开定势洗脑,再到逻辑的推理,要抵挡住各种专家“排挤”……留下的问题虽然不少,但不失为一本让我想推荐的书。感谢道金斯,于我,这是一场睿智的对话。

自私的基因(20世纪经典著作)读书笔记及摘抄 第(2)篇

不知道是翻译问题还是编辑的问题,总感觉文章中很多不顺畅的地方,亦或者我理解能力有限。打作者抛出这个自私的基因,从原始汤中复制基因到人这个生存机器,我脑子里一直想的是在那个随机的偶然的瞬间基因产生了意识。而基因作为意识的载体不断进化,意识的进化最终产生了知识、科技、文化;最终不再以生物这种带有“瓶颈”回到绘画板重新刻画程序的方式作为生存机器,而是以计算机这超级计算能力和自我编译改进的方式作为生存机器。脑洞开的有点大,当然我不可能去论证这个观点,甚至我提出这种想法的逻辑就不对…n本书对于非专业人员来讲相对有些费脑子,1193页花了我17个小时32分钟,最后尾注还是快速略读过去的。这里我感受到的是作者的逻辑论证能力,从基因复制概念,生存机器,生物的利他/利己,进化稳定策略种种论证,还有有趣的男女关系的利益矛盾。从逻辑到分析到论证,还是非常值得深思和多角度理解的一本书。如果道金斯的观点是正确的,而且我们也意识到基因的“阴谋”,虽然我们会用避孕套这种行为阻止自私的基因,那我们这些处在进化中的生存机器最终会走向何方?

自私的基因(20世纪经典著作)读书笔记及摘抄 第(3)篇

所有生命的基本单位和最初动力都是复制因子,复制因子因为机缘巧合,有小颗粒聚合成大个体,但任何复制都不是完美的,所以出现了不同的复制品,一些因为太弱在进化中被淘汰,另一些则变成了更好的复制者,比如人类体内的基因…而基因的目的就只有一个,就是自私的复制自己,使得基因库中有更多的自己存活下来。虽然自私的基因在幕后以程序式模式控制着各类生物,但人类还是不同的,因为文化的原因,人类是唯一~~目前看唯一对基因有抵抗力量的生物。佛教中讲究修行的人要抵抗社会的惯性,也就是不要被群体话,保持一个独立的个体,因为群体化的个人是不懂思考的,智商跟一个独立的个人要低好几个段位,因为群体化的个人被更多的潜意识支配,主管能动性被大大压制,而现在看来,这种潜意识来自我们体内的真正主宰者~~基因!n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