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三部曲读书笔记(3)篇

大学里盛传一句话:“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但是我毫不怀疑很多男生是把王小波的书当做了黄色读物。 起初我喜欢周国平,但是看了王小波之后,我发现这才是我喜欢的作家。我想王小波的作品明显是受到了弗洛伊德的影响,当然他肯定还看过《1984》。这两者在这本《寻找无双》里反复的出现,大量的影射,比喻,暗示……n 寻找无双,书本给了我一个从头贯穿到尾的疑惑,谁是无双,为何寻找无双,究竟是不是有无双这个人?n 一个叫做王仙客的翩翩公子来到了长安的宣阳坊表示要找表妹无双成亲。但是遭到了宣阳坊诸君子的众口否认——根本没有无双这个人。王仙客的记忆开始模糊,他甚至也开始怀疑自己的记忆出了问题。他住到了一座被称为尼姑庵的荒宅之中,总是在梦里梦到一个已经被处死的风流道姑——鱼玄机。他开始思考鱼玄机和无双之间的联系,原来两人都有一个叫做彩萍的侍女。王仙客很幸运,他找到了彩萍,在彩萍的帮助下,王仙客让宣阳坊的诸君子回忆起了无双,最终得知无双去了掖庭宫。 与其说是寻找无双,不如说是寻找记忆。 人是容易失忆的,以往的都是痛苦的情感。弗洛伊德的遗忘机制,具体是这样讲的:有一类遗忘是由抑制引起的,它是一种有倾向性的选择性行为。这种以往遗忘是有动机可寻,而这些动机通常是强烈而不愉快的情感,正如那种撒谎的否认,两者的心理动机是相同的,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遗忘是一种拒绝痛苦的防卫力量。 如此看来,宣阳坊的诸君子失忆是情有可原的了。经历了兵围之困,车裂,参观车裂,残酷而血腥的镇压手段之后,记忆无非像是一张薄纸,被轻轻的扯碎了。记忆并不可靠,因为只要有能控制住现在的权力就能控制过去的记忆,你可以把所有不利的记忆通通抹去,也可以让根本不存在的记忆在人的头脑里根深蒂固,这并不是一件难事儿。 王仙客寻找记忆也可以说是在寻找反抗,反抗把记忆抹去的那双手。当然表面上看他胜了,所有人又重新想起了无双,但是在掖庭宫之后呢?是否真的存在无双?或者说,掖庭宫本身所具有的力量足以让王仙客失去自认为牢靠的关于无双的记忆。如果有必要,我想他会连自己是谁都想不起来。这样看来,王仙客还是没有找到无双。 鱼玄机吧,如果说王仙客还具有最后一点儿奴性的话,鱼玄机简直是作者塑造的最自由的人物,没有奴性的风流女道士。诸位可以看来王仙客对王安那代表权力的铁尺还有所畏惧,但鱼玄机临死时的破口大骂会让人眼前一亮。我们根深蒂固的想法是,绝美的鱼玄机在临死之际喃喃念道:“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但此书中鱼玄机的那四个字着实让我暗爽,想象那些临死之前还高呼“罪臣当死,我主英明”的人的嘴脸吧,谁能保证他们心里美骂娘呢?只不过奴性的惯性,残暴统治下的胆怯让他们不敢声张罢了。 当然这里也是有人愿意被奴役的,没人不时地抽上他几棍子,他还觉得筋骨痒痒。我们不能骂他们,你怎么这么贱呐?因为没准我们心里也保不住希望有人来抽我们几棍子,并引以为傲,逢人就说,我今儿个被XXX打了几棍子,然后期待着别人的一脸羡艳。 其实说来,这也是统治手段的高超。直逼人的心理防线,在心理上就输了,更何谈反抗?当然世界上总会有人是些个特例。但是当所有人都伸着脑袋等着挨打的时候,你独个儿躲在边儿上,边躲边喊:“打倒XX主义!”人家必定会把你当做神经病,然后就真的会有人把你当做神经病给送到了病院,一声囚禁。没人管你是不是真的得病了。说你有病你就有病。 所以大部分聪明人的解决办法就是装失忆,跟别人一样欢天喜地的等着挨打。当然你可以回去偷偷诅咒大你的人,但要留神避开无所不在的监视,所以最好的方法我看还是学习阿Q。这才是传说中的大智若愚。
怀疑三部曲读书笔记 第(2)篇智慧--爱情--有趣
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 ,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
《怀疑三部曲》收录了王小波《寻找无双》、《革命时期的爱情》、《红拂夜奔》三部作品,这几部小说被收到一本书里,是因为它们有共同的主题,就是人类共同的生存状态和生存困境,就是我们的生活。作者说,这样的生活并无值得炫耀之处,但是因为我们是这样地活着,所以,对我们来说,也没有什么更值得宝贵的东西了。
三部小说都用了第一人称(我)和第三人称(王仙客,王二)相互切换,虚幻和现实时空交错的写法,初读些许不习惯,再读就觉得根本不必在意,因为故事还是那个故事,本来就是我的故事。
王小波的语言酣畅淋漓,充满自由精神和奇异想象,无时无刻,无所不在地释放他的本性和呐喊,看似悲观却包含激情。
王小波自己说:我不过是写了我的生活,当然这个生活有真实和想象两部分,生活能有什么寓意,在它里面能有一些指望就好了。
寻找无双也是寻找真相寻找智慧,又关乎记忆和遗忘。寻找的过程荒谬曲折,如同探寻真相和智慧。‘’尘世嚣嚣,我们不管干什么,都是困难重重。所以我估计王仙客找不到无双。
革命时期的爱情 发生在疯狂而混沌的年代,情欲变态,思想压抑,人性扭曲。“那年头不管你花多么大的精力去干任何事,最后总是没有结果,因为那是只开花不结果的年代。”
红拂夜奔是为了逃离洛阳城奔向有趣的生活,其实她需要的不是要逃出洛阳城,而只是要个生活的指望。最终她还是困在了了无生趣的长安城。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 ,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
去读故事吧,和作者一起天马行空,穿越时空,感受文字背后的深远。
个人更偏爱《红拂夜奔》,因为荒诞,因为有趣,因为深刻。古代环境融了现代元素,有真实的细节和无处不在的大开大合的幽默,阅读的时候不时爆笑,语言和故事的趣味性妙不可言。然文字的背后,却是作者对无趣生活深深的悲哀和无力感。这时候,就会觉得笑点全无,只剩沉默。
红拂私奔的理由只是追求有趣。从压迫自由和思想的牢笼中挣脱。王小波也一直在追随自己的内心,对我来说,只有满足了两个条件的事我才干:首先是无害,其次是有趣。苦难的人生更需要娱乐。
《怀疑三部曲》是在1993年以后写成的,敬佩他的思想有穿越时光的力量,就像是写在今天的作品。
王小波坚持它们属于严肃文学。从某种意义上说,严肃文学是一种游戏,它必须公平。对于作者来说,公平就是:作品可以艰涩(我觉得自己没有这种毛病),可以荒诞古怪,激怒古板的读者(我承认自己有这种毛病),还可以有种种使读者难以适应的特点。对于读者来说,公平就是在作品的毛病背后,必须隐藏了什么,以保障有诚意的读者最终会有所得。 我想,一个作家的成功,应该是他的诚意赢得了读者的信任。
如果王小波还活着会怎样? 他可能是写诗的浪漫诗人,作画的颜色诗人;可能是编程序的软件诗人,执着于开平方根的数字诗人;他更可能是高段位的段子手,微博知乎上的大V,知名的‘’公知‘’,甚至是撩妹高手…...
但我想这些不会是他愿意的,他一定更愿意做一个信马由缰,特立独行,富有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写作者!这是他最好的姿态!
人生的一个无奈,就是不能选择自己的时代。王小波没有辜负那个时代,他看到了它的苦难,没有选择无视。庆幸的是我们这个时代终究成就了他!
他的墓志铭上,配得上 思想者 三个字!
怀疑三部曲读书笔记 第(3)篇没太读懂。但是对现实赤裸裸的讽刺也是一览无余。很喜欢作者的行文风格,敢说真话,敢质疑权威。佩服作者的想象力,每个故事里的人,物都由着作者操控,以不一样的思考方式,跳出了现实的条条框框,构成了不一样的故事。
我说这是一系列怪诞的故事,作者说它是真实的(现实发生的+想象的)
怀疑第一部曲,寻找无双。怀疑无双是不是真的存在,结局确是不找到无双不罢休。
怀疑第二部曲,革命时期的爱情。怀疑厕所里的画是不是王二画的,,结局,本来关联到一起的一群人又聚到了一个地方,这是故事的结局,亦或是开始。
怀疑第三部曲,红拂夜奔。关于有趣与无趣,红拂跟李卫公逃离了无趣的长安城(证明了她的实用性大于装饰性),又想逃离洛阳的无趣,最后想逃离生活的无趣,都以失败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