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猫 读书笔记(3)篇

我是猫 夏目漱石
有多少人是因为看到夏目和猫,跳进来的?前一部分读着读着实在太无聊了,苦沙弥一家的生活烦闷冗长,迷亭满口胡说八道,寒月年纪轻轻却宛如老学究,我实在喜欢不起来这些人,一度想要弃书,但好奇其为何获了大奖,作者的文学地位,耐着性子往下读,后面就转到寒月和金田小姐的婚事,终于开始有趣起来了,由此进入正题。(当初读《悲惨世界》也是,前面大篇幅介绍主教大人,后来发现冉阿让才是主角,但这样的铺垫却塑造出有血有肉的角色,同时对故事的主题也是起到强烈的支撑作用的。)各色人物纷然登场,吉田一家所代表的资产阶级及其附庸的嘴脸逐渐暴露,对比之下才,倒是前面所讨厌的人物,显得迂腐却单纯可爱起来,由此也明白过来作者的深意,嬉笑怒骂背后深刻的讽刺意味。遂去搜了夏目漱石和作品分析,回头继续读,才明白这本书当的起它的地位。当然,前面的铺垫有些过于细碎,加上文化差异导致很多笑点讽刺我们读来无感,容易在前面小半部分弃书 前面的就可以快速的扫过啦,待寒月的婚事提出来时就可以好好读了。这个过程又让我想起之前读的关于阅读法的书。作为非文学出身的我们,很多著作可能在第一遍没办法读出其深意,需要读好多遍,反复去体会,对于经典巨著是很建议这么做的。但毕竟耗时耗力,所以可能捷径一点的做法是,找一找专业的分析,书评来辅助理解。当然,不能全信,而且在辅助的基础上,边阅读边去主动思考,批判地接受别人的观点,形成自己的理解。长此以往,我们的鉴赏能力想必也能有长足的进步。
由于有了夏目友人帐先入为主的带入感,老是把喵喵想成娘口三三,然而这样子一只精通儒家文化和诗词俳句,又对人生看的无比透彻的喵儿,也和ネコセンセ一样敲可爱呢
- (以下内容转自豆瓣)
梗概:小说采用幽默、讽刺、滑稽的手法,借助一只猫的视觉、听觉、感觉,以主人公中学教员珍野苦沙弥的日常起居为主线,穿插了邻居资本家金田企图嫁女不成、阴谋报复苦沙弥的矛盾冲突,嘲笑了明治时代知识分子空虚的精神生活,讥讽他们自命清高,却无所事事;不满现实,却无力反抗;平庸无聊,却贬斥世俗的矛盾性格,鞭挞金田等资产阶级人物及帮凶的势利、粗鄙、凶残的本性。 淋漓尽致地反映了二十世纪初,日本中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生活,尖锐地揭露和批判了明治“文明开化”的资本主义社会。
作者简介 夏目漱石(なつめ そうせき,Natsume Souseki)(1867~1916)日本近代作家。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他对东西方的文化均有很高造诣,既是英文学者,又精擅俳句、汉诗和书法。写作小说时他擅长运用对句、迭句、幽默的语言和新颖的形式。他对个人心理的精确细微的描写开了后世私小说的风气之先。他的门下出了不少文人,芥川龙之介也曾受他提携。
- 分析:(自网络,出处不详)
这部作品反映面广,内容丰富复杂。作品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以猫为故事的叙述者,通过它的感受和见闻,写出它的主人穷教师苦沙弥及其一家的平庸、琐细的生活以及和他的朋友迷亭、寒月、东风、独仙等人经常谈古论今、嘲弄世俗、吟诗作文的故作风雅的无聊世态。作品还巧妙地写进了邻家金田小姐的婚事引起的纠葛,并把它贯穿在作品始终。资本家金田的妻子为了选择女婿到苦沙弥家里打听理学士寒月的情况。苦沙弥有些傲慢,不大理睬她,于是招来了金田夫妇的肆意迫害:先是指使一伙人污辱谩骂;接着唆使苦沙弥的同事进行报复;以后又买通落云馆的顽皮学生闹得他不得安宁;最后还叫苦沙弥过去的同学对他进行规劝、恐吓。小说围绕金田小姐的婚事引起的风波,有力地揭露了资产阶级,批判了社会拜金主义风气。金田老爷是靠高利贷起家的、“穷凶极恶,又贪又狠”的大资本家,拥有大量的财产。金田依仗自己的财势,成为社会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他财大气粗,仗势压人。主人公苦沙弥安贫、正直,教书十年与他素不相识,只是慢待了他的老婆,他便兴师动众三番四次进行打击,致使苦沙弥的身心受到严重摧残。所以,连“猫”也觉得金田是“最坏的人类”。作者笔下的小资本家铃木籐十郎,同样具有唯利是图、损人利己的丑恶本质,“圆转油滑”。他虽然是学子出身,但唯财是命,崇拜金钱,甘当金田老爷的走狗,毫无学友之情,两次来到苦沙弥家,作金田的暗探。铃木是典型的视势小人。近代日本社会是金钱统治一切。“猫”一针见血地说:“我现在明白了使得世间一切事物运动的,确确实实是金钱。能够充分认识金钱的功用,并且能够灵活发挥金钱的威力的,除了资本家诸君之外,再没有其他的人物了。”表现作者对金钱势力和资本家的深恶痛绝。作品还有力地批判了明治政府的暴力工具——警察制度。作者笔下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警察和侦察极为鄙视,揭露了警察制度镇压人民、剥夺人民言论思想自由、草菅人命的反动本质。侦探“为了搜索证据,什么都做得出来”,“他们甚至罗织虚构,陷害良民”。日本近代国家是一个军国主义气味很浓的国家,它广布密探和警察,钳制人民的行动,禁锢人民的思想。政府的反动统治是极其黑暗的。小说把矛头指向维护地主、资本家剥削制度的专政工具——警察制度,深刻地批判了它残杀人民的反动性*,表现了作者进步的思想倾向。作品还用众多的篇幅描写了以主人公苦沙弥为首的明治时期的知识分子,他们正直、善良,鄙视世俗、不与败坏的社会时尚同流合污。他们不满现实,揭露时弊,挖苦世俗,在他们尖刻、讥讽的语言中,却也表达了处在黑暗之中的人民愤懑的情绪。然而,他们又有着种种弱点,甚至不良的倾向。苦沙弥愚拙、软弱、无能,不谙“世道”,他与金田斗争中,虽有“雄壮”的“架势”,但“一交锋就成了银样的 槍”了。迷亭轻浮说谎,玩世不恭,还往往故弄玄虚、哗众取宠。哲学家独仙宣扬“心的修行”,用“大彻大悟”教诲大家,实则是一种戮害人们身心的毒剂。他们最大的弱点是胸无大志、无所事事;虽然自命清高,但是过着无聊、庸俗的生活。他们为了寻求精神刺激、填补生活的空虚,卖弄知识,故作风雅,嘲笑世俗。他们这种矛盾的生活状态和性*格特点,正是当时一种既不满上层统治者又不与人民为伍的处在社会中间状态的中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写照。在这种辛辣的讽刺背后,也隐藏着作者的苦闷和悲哀,作者说过:“比嘲笑他们我更嘲笑我自己,象我这样嘻笑怒骂是带有一种苦艾的余韵的。”作品除了上面所揭露和描写的之外,对当时的官吏、教育制度也有所抨击,尤其对当时追逐金钱、损人利己的时尚更是予以深刻的揭露;另外也写到了这样污浊的社会所造成的一般劳动人民朝不保夕、卖儿鬻女的生活惨景。可以说,《我是猫》是日本近代文学中一部视野广阔、描写深刻,贯穿着批判精神的讽刺小说。但是也应当看到,作品在思想上还存在着许多的局限性*。“猫”的形象,集中表明作者是站在小资产阶级立场上,运用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武器和东方儒学、禅学的思想意识,对日本近代文明展开揭露和批判。作品指责资本家、警察、侦探卑鄙可耻,是因为他们缺乏教养、职业卑下,完全是一种抽象的人性*观点。作品还散布了悲观厌世的思想,苦沙弥为友人写的墓志铭曰:“生于空间,研究空间,死于空间。空也,间也,呜呼天然居士!”这是禅学的虚无思想。作品对劳动人民的描写表现了作者的阶级偏见,在苦沙弥、“猫”的眼里,普通车夫与金田、铃木、侦探一样的下贱可卑,是趋炎附势的小人。尤其在对日本妇女的讥笑、讽刺上,更清楚地反映了作者的落后思想。
《我是猫》是一部具有独特形式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小说中的“我”——“猫”是虚构的、独特的艺术形象,不仅具有动物的习性*,而且具有人的思想意识。在这部小说里,“猫”是叙述者、评判者,又是一个完整的形象,起着多方面的作用。小说以“我”(猫)为叙述方式,以“我”的见闻和评论构成内容。“我”的出生为开头;“我”因喝了啤酒掉进水缸淹死为结束
《我是猫》艺术精熟,叙述流畅,舒展自若,表现出作者的高超的艺术造诣。但是,它也有结构松散、内容庞杂、议论较多,描写有油滑低俗之弊。尽管有这些不足,究竟是瑕不掩瑜。《我是猫》可以说是日本近代文学中讽刺文学的典范之作。我是猫 读书笔记 第(2)篇
享誉文坛的作家夏目漱石不仅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的巨匠之一,也是一位在日本家喻户晓的国民大作家。他的作品被选入中小学教材,他的头像曾被印在1000日元的纸币上,他的处女作《我是猫》,即使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读来依然脍炙人口,让人耳目一新,也正是这部作品,确立了夏目漱石在日本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小说借助一只没有名字的猫的视角观察周边的人类世界,以幽默诙谐的语言,滑稽辛辣的手法,刻画了明治时代一群自命清高平庸无聊,充满了一股酸臭味的知识分子形象,无情的嘲讽了他们空虚的精神生活和迂腐的世俗观念,其作品超越时空和国界,当今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夏目漱石是日本文学界公认的首屈一指的语言大师。他的语言精确,丰富多彩,极富表现力。小说《我是猫》构思奇巧,描写夸张,采用拟人的手法,以猫的感官认识人类,感知世界,其风格独特,别具一格,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因其著作想象丰富、文词精美,夏目漱石更是受到了鲁迅先生的高度赞赏,并盛赞其作品轻快洒脱,富于机智,是明治文坛上新江户艺术的主流,当世无与匹者。
猫眼看世界,尽管视野有限,却能以独到的视角,窥到人类的丑陋之处;听猫一席话,哂笑之余大有令人无地自容之感。《我是猫》,这是多么自豪的宣示啊!
我是猫 读书笔记 第(3)篇以一个喵星人的视角记录了“主人”及其好友的乱侃,如果说这本书的逻辑的话,大概就是寒月君希望娶金田小姐开始,无名喵氏操碎了心又当密探又…虽然其实它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捂脸]
不太了解夏目漱石,也不造他那时候经历了什么,不过一定是sth bad.
虽然他的语言比较诙谐,看起来轻松却通过“主人”之口谈论着沉重的话题,“死亡”“自杀”,他提到将来必是人人渴望自杀的时代。虽然这个寓言并没有实现,但有一点说对了,而今的自杀率确实很高(相比以前)
看似悠闲的人们,若叩其内心深处,总会听到悲哀的声音。
My favorite sentence in this novel.